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杨浦新闻

我区“一网通办”让企业少跑 让材料“多跑”

2018-7-9 0:00:00发布99次查看

工作日上午10时,杨浦行政服务中心的受理大厅人头攒动,不少人关注到,受理大厅开出了两个新的企业设立窗口——“主题事项联办窗口”和“科创绿色通道”。

窗口上方的屏幕不断地跳动着受理号码,企业申请人们通过这两个特殊的窗口开办企业,只需跑一次,就可以在3天内把营业执照和数字证书同时办结,这在过去完全不敢想象。而这正是杨浦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一个缩影。

“材料跑”代替“企业跑”

“我今天本是过来咨询开办企业的,看到这个全新的绿色通道,直接就申报了营业执照。”上海活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设立在杨浦的企业,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办营业执照和数字证书要跑三个地方,现在一个地方就办结了,真是意想不到。

过去开办企业,需要先跑到杨浦市场监管局窗口交材料,三天后到窗口领取营业执照,再到厅外的指定刻章点刻章,营业执照盖好章后,再跑到数字证书大厅窗口排队,办理数字证书。而且这一系列手续必须按部就班地顺次办理,企业来回奔波就像经历一场“定向越野”。如今,企业只需要跑一次窗口交材料,三天后营业执照和数字证书就能同时办结,寄到企业申请人手上。

“其实是‘材料跑’代替了‘企业跑’。”杨浦区电子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杨菊芳道出了背后“玄机”。服务中心窗口收取材料以后,后台就开始对材料进行流转,协同区市场监管局和数字认证中心两家单位,实现营业执照和数字证书联办。

在杨浦,新设开办的科创企业占所有企业的40%,针对杨浦科创资源特色而设立的“科创绿色通道”,让科创企业享受到了“不用排队,优先受理”的便捷体验。而“一网通办”窗口还遍布在杨浦的10家银行,今年年初杨浦推出“政银通”服务网点,把市场监管局的服务点延伸到企业家门口。

目前,杨浦区“最多跑一次”事项占全区审批事项比例达到100%,共计涉及320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零跑腿”事项94项,“只跑一次”事项226项。“原来是企业跑路,现在是材料跑路,而未来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数据跑路,让企业少跑。”

私人定制“主题套餐”

开设企业的类别多种多样,诉求也各不相同。开饭店要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开药店要获得药品经营许可,对于一些特殊类别的企业,在获得营业执照之余还需要办理各种许可证,涉及多个部门、多种材料。杨浦通过私人定制的“主题套餐”解企业办证难题。

在行政服务中心入口处,记者看到一个主题式套餐查询机,点开触屏屏幕,上面罗列了“我要开超市”、“我要开饭店”等76个企业类别。在查询机上“点餐”,即可获得所选类别企业设立所关联的部门、所涉及的证照、所需提交的材料。

查询按主题分类,办证也推出了“主题套餐”。在行政服务中心的“主题事项联办窗口”提交开办一家中医诊所的申请材料,后台自动把材料分流到市场监管、卫计委等部门,最后把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一同汇集到中心,交到企业手中。

小小窗口,背后整合了区市场监管局、文化局、卫计委、消防支队、商务委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将过去“串联”式的办事流程改成“并联”审批,让企业少跑腿。如今在杨浦开设超市、饭店、药店、书店、美容美发、中医诊所等6类企业,均可在“主题事项联办窗口”享受跨部门的线下联办服务。

对于像建筑领域施工许可等涉及部门较多的事项,杨浦还推出了两个“集装箱”的办理服务。杨浦区建管委建筑业管理科科长陈关平介绍,过去办理施工许可证,企业需要跑遍民防、消防、水务、卫生、绿化、规划、建管、水电、抗震、气象等十几个部门,如今把所有部门归并为由规土局和建管委总牵头的两个“集装箱”进行集中审批,可做到“全网上,零跑腿”。

用大数据解反复填表“堵点”

“一网通办”,除了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还需实现大数据的共享。杨浦是首个与上海市电子证照库完成对接的区域,数据打通了,如何用好数据则需要更多创新和智慧。

企业申请营业执照的时候,已经填报过一系列申请表,而在办理其他事项的时候,还会被要求反复地填写企业名称、地址、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信息等基本信息。“我们统计过,大部分表格有60%的信息都是重复填写的。”杨浦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科长宋唯艳介绍。

今年,一项围绕群众办事及商事服务领域“堵点”的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和企业反馈最为集中的问题均为信息反复填写的问题。

为了深化“一网通办”,杨浦行政服务中心将依托市级电子证照库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创新,通过数据复用,实现对同一企业填写的各种表格,基本信息自动生成。一家新开设的中医诊所在填写中医诊所备案信息表时,大多数信息已经主动填上,企业只需要稍作补充和检查就可以提交。

从“填表”变“补表”,“补表”变“审表”,会大大提高填表的准确性,解决个人和企业反复填报、重复填写的痛点。杨菊芳表示,“一网通办”关键在“通”,目前打通的只是环节,待下半年数据打通后,将进一步提升网办深度,提高网办数量。

相关背景资料

上海有10家银行可办企业注册登记 首个区级规范标准发布

经过四个月试点,上海杨浦区5月8日全面启动“政银通”项目,扩展项目服务点,在10家银行设立专属服务区,为企业提供包含注册登记、账户开立、资金结算等内容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去年12月,在学习了江浙等地经验后,与工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合作研究“政银通”服务点。服务点把企业开业前的一系列“跑窗口”业务作了集成,节省了企业来回奔波于行政服务中心和银行等多个窗口的成本。随着上海市工商局牵头搭建的“一窗通”开办企业网上申报平台的上线,开办企业的必要时间从22天缩短到了5天。

这项服务受到企业普遍欢迎。自今年1月2日“政银通”在上海杨浦区试点启动以来,已有200多个投资者到工商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的服务点咨询了解情况,120多家企业体验了“政银通”的便捷服务。

今天上午,在长阳创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启动“政银通”项目发布会。首个区级标准《“政银通”建设与服务规范》也同步发布。

杨浦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

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而言,最需要的是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从杨浦区两会上获悉,未来五年杨浦将推动新一轮政府引导基金实质性运作,与银行合作启动贷投联动试点,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推广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努力放大科技金融催化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排查工作。

未来五年,杨浦区为何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全力推动科创的同时,杨浦大范围旧区改造钱从哪儿来?五年内,杨浦能否补足基础设施短板?这些涉及杨浦未来五年经济、民生、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今天的杨浦区人代会上一一得到解答。

科技金融带动双创发展

浦发银行杨浦支行行长周明强,一年前从浦东搬到杨浦来生活工作。作为一名新杨浦人,一年来他对杨浦最大的感受是金融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6年,杨浦财政收入达到118.9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9%,知识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6%。“杨浦的区域经济数字非常靓丽,新兴产业增长也和杨浦双创非常一致。”周明强看好杨浦的经济,他认为银行和金融业的良好态势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浦发硅谷银行是中国第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外合资“科技银行”,周明强提出在现有“硅谷银行”的基础上,建立“科技支行”的想法,通过设立科技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满足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资金需求。

“杨浦有那么多中小微企业,企业缺钱怎么办?政府能否为企业承担创新风险?”这是每个科技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表示,对于中小微企业,政府自然要“扶一把”,主动成为其创新风险的承担者。但同时政府也充分尊重市场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活动的干预,适当“放手”让企业自己去“闯”。

5年100项基础设施工程

近年来,杨浦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现到城市运行上,让每一个在杨浦工作生活的人最切身能感受到的是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变化。

在中心城区里,杨浦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轨交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越江设施间距、道路达标率等指标均落后于中心城区的平均水平。生活在杨浦的百姓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地铁线路少,站点少,换乘站不方便;到浦东的越江通道少;对外联系的道路不畅,区内毛细血管路网贯通性欠佳;汛期南部地区容易积水……

杨浦区区长谢坚钢表示,未来五年,杨浦将建成轨道交通18号线、10号线二期、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江浦路越江隧道、北横通道、军工路北段高架快速路、淞沪路-三门路立交等项目,开工建设隆昌路隧道、嫩江路隧道,启动轨道交通20号线、24号线建设前期工作。实施杨树浦路、嫩江路、江浦路南段等一批道路拓宽辟通;实现丹东、松潘、民星南等排水系统竣工启用,仁德、政云、淞沪等一批电力和消防设施建成运行。

未来五年,在杨浦将会有100项围绕“路、桥、轨、隧、水、电”的基础设施工程滚动开工和竣工。

在中心城区实施如此多的重大工程,遍布杨浦的东西南北中,任务之重是前所未有的,杨浦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先进和精细的技术如同施展外科手术,并且施工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快取胜,尽量减少对城市运行、周边百姓生活的影响。当这些“外科手术”完成以后,将从根本上改变杨浦地铁换乘能力不足的局面,提高杨浦与浦东的通行效率,加速杨浦路网与市域路网的一体化,区里支小马路的毛细血管将更加流畅,百姓将迎来一个蜕变的畅通无阻的新杨浦。

旧区改造没有退路

除了基础设施以外,百姓居住环境改善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杨浦还剩下116万平方米、4.7万户的旧改任务,钱从哪儿来?房从哪儿来?

“钱固然很重要,我们当然也希望有更多资金来推动旧改,但现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房源供给难度不小。”李跃旗表示,杨浦目前采取的是“几个一点”的办法,市里支持一点,区里自己建一点,再面向社会购置一点,同时,鼓励进一步提高货币化安置的比例。

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坚持“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聚焦重点、凸显功能”战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开展旧区改造。还要围绕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继续推进“里子工程”,完成旧小区局部整治1184万平方米、综合改造100万平方米。

全力打造“杨树浦”品牌

百姓生活有了物质上的保障,还要有精神文化的滋养;城市发展得飞快,还要留得住历史乡愁。其中,杨浦的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三个百年”文明就是杨浦的乡愁与灵魂。

未来五年,杨浦滨江是杨浦重要的文化承载地,按照“先贯通,再提升”的目标推进,杨浦滨江66幢工业遗存将被一一保留下来,并“注入”新的内涵:上海船厂变身“船坞秀场”,滨水栈道环绕杨树浦水厂而建,第一鱼市场、新怡和纱厂改造成“渔码头景观带”,杨浦大桥下的雕塑公园呈现百年工业博览景观。

据悉,春节后,杨浦区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沪领事考察创智天地和杨浦滨江,商讨在哪些方面可以深化合作。

杨浦还将举办“国际创新论坛”,而这个论坛就以“杨树浦”命名。“浦东有陆家嘴,黄浦有外滩,徐汇有西岸,虹口有北外滩。杨浦有什么?”李跃旗指出,杨浦有1869年就存在的杨树浦路、1883年建成的杨树浦水厂、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1932年的杨树浦煤气厂……“杨树浦”代表了杨浦百年的工业文明,未来可以把“杨树浦”的品牌加以塑造,将各类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并更好地牵引这一地区未来长远的发展。

杨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