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电脑屏幕,一天不上网就“难受”,你会想到哪类人?喝着“肥宅快乐水”的程序猿?天天“吃鸡”的网瘾少年?还是沉迷虚拟对象的网恋者?
no!no!no!都不是,他是一位神秘“英雄”,乘着七彩的数据云,在网络空间里,与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让他们无处遁身!
这位“英雄”就是网安战线的民警。长宁公安分局的魏晨阳警官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超群的it技艺,入行短短6年,便从初出茅庐的新人到屡破大案的网络神探,一次又一次地保卫了国家及公民的网络安全。
初入警队:和妻子一同追逐“父辈的旗帜”
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魏晨阳,一毕业便进了一家不错的日资公司,虽然成为许多人羡慕的“白领”,但小魏总觉得生活缺了些什么。直到2012年,小魏女友看到网上招聘公安警察,问他要不要一起报名参加考试?
当然要!
做一名警察!小魏不禁想起小时候总缠着当警察的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讲好人抓坏人的故事,长大后,他热衷于犯罪心理分析的书籍,爱看经典的推理电影……原来,他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警察梦。
这一年,小魏和女友一起加入了上海的公安队伍,他们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父亲、妻子和他自己都是警察。小魏一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警察之家。
2012年,初入警队的小魏开始只是做着普通的网上巡查工作,但爱钻研的他一直思索这着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只要一闲下来,他便利用计算机专业特长,研究设计了一套有害信息“一键搜”的软件,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在普通的工作中,小魏慢慢显露出一名优秀警察的潜质,扎扎实实地不断进步。
首遇大案:抽丝剥茧寻找隐秘的“黑客帝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11月30日晚,刚下班回家的小魏接到了支队领导的电话,得知上海一家互联网理财公司在下午盘账时发现账面上550万元凭空“消失”。
小魏马上赶去理财公司。一路上他根据理财公司讲述的情况初步断定这是一起黑客入侵案。来到理财公司,小魏第一时间拿到相关日志和数据。但现有的资料十分有限,小魏废寝忘食研究多时,但还是一无所获。
不过,这反倒激起了小魏的斗志,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何不站在“黑客”的心理角度去揣测他们会做些什么、怎么操作?
换位思考让小魏找到了突破口。他将数字资料逐步梳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庞大的数据中,一个叫“冰”的id引起了小魏的注意,他想起了一起涉案金额30多万元网络红包盗刷案,而涉案的24名罪犯全部被长宁警方跨省擒获。叫“冰”的人便在其中。
小魏采用顺藤摸瓜的倒查方法再次对公司网站登陆日志进行梳理。这次,他发现了不少“黑客”的真实身份及行动的蛛丝马迹。
2017年年底,理财公司的550万元的大案告破,小魏在其中不断地历练成长,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和信任,更获得了底气和自信。
炉火纯青:“神探”魏晨阳斩断外卖刷单产业链
“8元代下首单”、“外卖优惠、不限次数”理财公司的550万元的大案告破没过多久,越发成熟细心的小魏又发现了线索。
有人在网上散发代购一家外卖平台首单优惠的广告。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优惠对每个用户只有一次,而这群人却可以让用户不限次地享受首单优惠,一些贪小的客户趋之若鹜。
这样的“好处”蝴蝶效应般地在网络迅速传播,让小魏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边联系该外卖平台,边开展大量排查工作,主动介入该案。
通过调查发现,这群人使用了一款软件,可以在一部手机上虚拟成无数部“新”手机,用这些“新手机”在外卖平台上注册成新用户以实现无限次刷“首单”。
小魏马上把这条线索报告了上级。支队领导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通过进一步的侦查,小魏查到了开发这款软件的公司和销售黑客软件的商家。待时机成熟,专案组在天津的一家软件公司,成功地抓获了6名犯罪嫌疑人。
审讯中,犯罪嫌疑人都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犯罪嫌疑人之一的曾某通过开发并销售这款软件从中获利200余万元。小魏与同事继续循线追踪。
2018年3月26日至30日,支队会同派出所等单位组成联合专案组,分头实施抓捕工作,跨全国5个省市,辗转于广东、山东、江苏、辽宁等地,又将在网络上销售这款黑客软件的犯罪嫌疑人莫某等8人全部抓获。至此,制作、销售黑客软件以及进行非法刷单的利益链条被成功斩断,14名犯罪嫌疑人均到案,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