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版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正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继续推进。那么什么是2.0版医联体,相较于2011年起实施1.0版医联体有哪些提升与革新,又将切实为崇明百姓破解哪些就医难题呢?一条视频了解一下~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步履匆匆、睡眼朦胧,只为赶上早班船、早班车、只为花上3、4个小时的时间在市区医院挂上个专家号,或许一次不到半个小时的问诊、检查,我们来回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这就是崇明人“跑上海”就医的真实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也就是崇明人常说的“中心医院”。它是目前崇明当地唯一的三级医院。2.0版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在这里的推进,让许多优质医疗资源梯度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切实为崇明百姓破解了很多就医难题。
眼前的这位医生叫唐国瑶,是上海新华总院的党委书记,也是一名口腔科专家,问诊病人叫施兰英,从两人简单的对话中,不禁让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似乎不是医患对话的“正确打开方式”,更像是多年好友之间的寒暄。
施兰英老人2014年患上了口腔扁平苔藓,这种慢性疾病让老人每次的进食、饮水都会感到钻心的疼痛,为了让老人尽早摆脱病症的困扰,子女们选择了去市区挂专家号,这种“接力赛”似的“跑上海”看专家持续了四年,看病变得又累又麻烦。但这场“接力赛”在今年4月完成了“交接棒”动作,新华总院的专家教授来到崇明“接棒开跑”。
自2.0版医联体推进以来,每月第四周的周三,新华总院的专家开始“跑崇明”,崇明的患者不用再“跑上海”。在今年3月的出诊中,上海新华总院院长、小儿先心专家孙锟教授,不仅在崇明分院接诊7名儿童,还为其中2名患儿预约入住新华总院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三级医院接诊量大、排队时间长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医患双方各自的无奈。那么以区域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级优势医疗资源深度整合为主要内容,以解决百姓看病难、排队长,补齐百姓健康管理等短板为目标的2.0版医联体将给出怎样的答案?
港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开设了一个全新的科室——康复科,这个新科室成立不久,但人气却很高。来进行康复治疗的基本都是辖区内的百姓,但这个新科室里的医生好几个却是来自新华崇明分院的“外援”。
原来从今年3月起,每周一到周五,由新华崇明分院副院长、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杜青亲自带领的康复小组,都会准时准点来到这里为辖区内的病人做康复治疗。
张桢是新华崇明分院的康复科治疗师,来港西时间虽然不算长,但这里已经有了他的好多“粉丝”。为了切实把成熟的诊疗手法、技术留在港西,为了让辖区内的居民百姓能常态化、持续化地享受到优质康复医疗资源,张桢在给病人作康复的同时,还手把手地对这里的两位全科医生进行带教。
港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从无到有”,未来还将“从有到优”,从上级医院的资源下沉,到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技术上手,再到未来覆盖面更广、跨越全生命周期的康复理念,崇明的医联体工作正从1.0版的“大病不出岛”向2.0版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升、变革。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梯度下沉,随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推进落实,2.0版新华崇明医联体工作已全面开启了正在进行时模式。未来,囊括了医保支付改革、健康管理、医联体管理等诸多内容的2.0版医联体还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