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晶晶
“退管服务工作要带着感情做才能做好。”静工集团工会主席、退管委副主任荣烨如是说。一个“情”字,点出了静工退管工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度,也道出了荣烨一直以来分管静工系统内退管工作感受最深的地方。
让困难退休职工看得起病
在一次帮困送温暖活动中,荣烨去看望延中复印厂身患重病的退休职工。面对退休职工一家“因病致贫”的困境,荣烨的心情很沉重,她陷入了思考:对患病困难职工而言,“未雨绸缪”的服务比起“雪中送炭”的关爱岂不是更有分量?当时,恰逢市总工会和静安区总工会重点宣传“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荣烨发现,这是缓解退休职工大额医疗费用的一个好渠道。事实上,职工住院互助保障计划已在上海实施多年,当时集团还停留在宣传、组织动员退休人员参投保的阶段。而此时,荣烨却在想,近几年集团的各方面发展都不错,可不可以由企业出资为退休职工购买互助保障?可是,这可不是几万元的费用,也不是购买一年就可以了,必须要有一个详尽的方案才行。
荣烨立刻开始着手调研,召集退管会工作人员尽快着手了解退休职工对职工互助保障的意愿、期盼和要求,撰写了可行性报告,并在集团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集团行政能否拨出一笔专项款,替退休职工购买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让退休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到企业爱心文化的传递……”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集团其他领导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集团首先为系统内7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购买了“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集团公司系统内全资控股企业也纷纷全额出资,为退休职工参投保。截至2017年末,系统内退休职工参保率均保持在96%以上,其中,公有制企业退休职工由单位全额承担保费,非公有制企业由企业承担43.8%的保费。2018年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保费由252元/人调整为300元/人,集团本着让退休职工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原则,追加预算拨款,落实参保资金。
“遗失”的工龄终于找到了
在荣烨眼里,退休职工利益无小事。有一次,一位集团托管企业的退休职工打电话到集团退管会求助,说自己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自己实际工龄和社保系统内的记录不符合,影响到他的退休工资,而要改动社保系统内的记录,社保中心要求老人出具能证明工龄的原始书面文件。
集团公司托管的企业很多是改制企业,加上时间较久远,找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很有可能已经遗失。退管会负责人犹豫着向荣烨征求意见,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找,当然找,要仔细找!”
荣烨带着退管会负责人第一时间搜集了老人的居住地址、退休前工作单位、出生年月等信息,顺着老人的工作和生活轨迹寻找档案,老人从单位退休后,住所搬迁过几次,工作人员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老人退休时档案封存的街道,联系上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并上门调取档案。由于年代久远,那时很多档案都没有上网,档案室中老旧档案足有几千份,工作人员一页页查找、翻阅,终于找到了能证明老人工龄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