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浦东举行

2018-7-6 13:05:58发布117次查看

杨涛
沈如军
在6月27日开幕的第十二届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洽谈会上,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金融超市”、全新实体板块的融合及联动、金融科技与装备成果展示、丰富的线上线下主题互动成为主要看点。□东方ic 供图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6月30日,2018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论坛在浦东举行。论坛主题为“金融科技3.0:科技赋能·规范融合”。来自监管机构、协会、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企业的相关领导与行业领袖齐聚,共同探讨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并就“银行智能金融破局”“智能风控的ab面”等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巴塞尔委员会分类方法,我们把技术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分为四类,即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
金融科技新技术给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于主流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银行科技、保险科技这些层面。以英国监管部门批准的全功能直销银行牌照来看,其唯一不确定性是监管因素。监管主要影响在小额开户、是否线上贷款、小额面签等。如果监管环境有所变化,十年后银行都向手机app上转移是完全有可能的。
现在,银行在线下同样有存在的价值,它是维护客户重视度和黏性的场所。
抛开对主流金融体系的冲击不谈,我认为纯粹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当中,有可能爆发独角兽。因为其既受政策支持,又不做类金融业务。此外,像batj这样的巨头,市场也很关注。这方面的核心问题是,在其技术输出加金融自营之下,金融平台边界能否做到有效的隔离,这是各方比较关注的问题。
利用金融技术做类金融业务,不能越位,相关监管日益严格。从监管层面来看,未来,从事任何金融活动都必须把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征搞清楚。是存在系统性风险还是非系统性风险?或者还有其他特殊的风险?需要认识清楚,否则就会出现以往不少金融产品所面对的诸多争议。比如,现在对于货币基金加支付功能在宏观稳定性方面是否有影响有很多讨论。可以说,金融科技发展正迎来重要的窗口期。
当前,中国很多金融科技在国际上所谓的领先,更多体现为商业模式、应用场景,属于需求层面的领先,而底层技术研发方面有很多不足。那么,如何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我想,主要是靠市场主动,政策更多的是引导和创造环境。
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也在讨论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希望引导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利用新技术,实现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保险业也要讨论利用新技术,来进一步促进保险服务。地方层面,多地都要出台一些和金融科技有关的政策和规划。归根到底,政策措施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企业、项目和人员上。
市场上有众多声称从事金融科技的企业,它们中到底什么样的值得支持?
从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行业主体来看,可以分为几大类:一、大规模使用金融技术的银行、保险主流机构;二、互联网、电商的巨头,它们利用自身优势,在金融业务技术输出同时布局,又适度地隔离;三、纯粹提供技术服务外包的机构;四、利用新技术,自己从事类金融业务的机构。
从定量角度衡量:一、参与主体拥有技术优势,其是否在新一代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有专利,这是一个衡量点;二、技术人员占比。如果是标杆企业,起码应占到一半;三、在技术应用场景方面真正有所突破,既可为自己所用,还能为其他机构赋能;四、线上业务占绝对比重,全业务链条应用新技术程度比较高;五、收入结构由产品销售逐渐转化为提供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型外包;六、在内部管理控制、组织架构各方面,科技化程度比较高;七、企业文化能体现出创新性、敏捷性,可以保证安全合规的平衡。
从功能角度来看,就是相关技术加入金融领域,有哪些重大的应用项目取得突破。这些突破是合规的、风险可控的,同时解决了现有金融的短板,能够有效与市场结合。如人工智能+金融,大数据+金融,互联技术+金融,分布式技术+金融,安全技术+金融等。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