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黄曲霉毒素,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是什么东西。
它的毒性是剧毒物质
氰化钾毒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你以为离它很遥远?其实它就藏在你经常吃的几种食物里……
100℃烫20小时杀不死的致癌物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5℃~32℃、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霉菌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
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它还不易溶解在水中,一般的烹调加工不能将其破坏,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小心,这些食物里都藏着黄曲霉素
一颗花生发霉,最好一包都扔掉
黄曲霉素最喜欢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花生也不例外,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最容易滋生这种致癌霉菌。
如果有一颗花生霉变,整包花生都要扔掉。黄曲霉菌是以孢子形式传播的,食物极易牵连霉变。
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杏仁等坚果,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食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泡了好几天的木耳
曾有这样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名消费者,因吃了泡了三天的黑木耳致食物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医生给出的就诊结果:这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严重后果。木耳在泡发中,易产生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没洗干净的筷子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平时用筷子吃玉米、花生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里易藏淀粉。时间长了导致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裸筷子、漆筷子,极易开裂藏食物残渣,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发霉的玉米
黄曲霉毒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花生、玉米、豆类等食物。喜欢吃的话,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
小作坊自榨油
一般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没有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所以对外表正常、内部已出现黄曲霉菌的花生,是挑不出来的。原料发霉,榨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
这样做,远离黄曲霉毒素
因为黄曲霉素裂解温度为280℃。只有达到280℃的时候,才能灭活,一般的烹饪方法都不能消毒。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油热了,先加盐
做菜之前的一个小动作,就能帮消除一定量的黄曲霉素。如果我们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并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
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
多吃点绿叶蔬菜
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吸收,预防肝癌。
尽量不要囤积食物
避免黄曲霉毒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斩断源头,防止食物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
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
购买坚果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买回家后,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