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陈家镇鸿田村实现垃圾分类百分百覆盖
2018-7-6 11:41:06发布102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自2017年7月起,鸿田村在陈家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干部带头、社会协同、群众参与,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着力提升人居环境。目前,全村740户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100%,分类正确率达到95%以上,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
积极宣传发动,村民广泛参与。鸿田村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常识。
一是完善功能,扩大村民参与平台。村委会邀请村民代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每周召开例会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村民代表、生产队长和妇女小队长担任义务宣传员。成立由村民代表和村委干部组成的督查小组,每周进行分档检查,标以“笑脸”、“平脸”、“哭脸”,督促村民持续改进环境卫生。
二是盘活资源,发动社会组织力量。注重发挥平安示范点、睦邻点、党建服务点、妇女微家、志愿者服务点、道德讲堂等“六点合一”自治组织的力量,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在党建服务点,张贴“鸿田村‘我爱我家垃圾分类减量’倡议书”,号召全民参与;在睦邻点,通过老党员、老干部与村民的日常聊天口口相传垃圾分类知识;在妇女微家,通过“巧妇手工”实现废旧衣物循环利用。
三是创新载体,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村民志愿者胡耀祖创作出山歌、快板、小品、接龙表演唱等作品在睦邻点进行巡回演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知识寓教于乐,带动群众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
完善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垃圾分类刚实施,群众会顾虑:“我们在源头做好了分类,收集的时候是不是又混在一块了”,因此鸿田村注重创新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收集员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日常管理。公开收集员责任范围和联系电话,采取“2+x”模式,常规每天收集两次,遇特殊情况村民可以不限次数拨打收集员电话。
二是设施配置齐全。每名收集员配有干、湿分类收集车,每户安装干、湿分类垃圾桶。
三是加强知识培训。开展新设施使用培训,提高垃圾收集效率。不定期召开收集员工作会,听取收集员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四是开展结对活动。每名村干部结对1名收集员,每月至少与收集员到农户1次,掌握村民垃圾分类情况。
五是进行考核激励。每周监督小组对垃圾分类的准确率、覆盖率以及道路卫生进行考评打分,月末汇总,对业绩突出的收集员进行奖励。
注重制度设计,确保常态长效。村委制定了五项工作制度,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常态、有效推进。
一是网格化管理制度。把全村划分为3个网格,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和村委分管委员分别担任领导,每个网格下设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村民代表组成,明确分工,压实责任。
二是党员带头联系农户制度。党员根据就近原则主动与联系户沟通,定期督促、检查联系户垃圾分类情况。
三是妇女代表联系农户制度。妇女代表加强与联系户的沟通,定期指导、检查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四是监督巡查制度。垃圾分类督查小组每周进行监督巡查,及时纠正、解决农户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是评比公示制度。督查小组每月将巡查结果进行公示,对先进农户进行奖励,对落后农户进行批评指导。
下一步,鸿田村将继续在基层社会治理下“绣花”功夫,促进垃圾分类在“精细化治理”上走出新路。近期计划挖掘手工制作能手,加强垃圾再利用知识培训,争取在垃圾减量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实施“花村花宅”建设,对垃圾分类优秀的家庭直送花品,最终达到优化环境卫生、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