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卫"让奉贤更洁净美丽 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2018-7-6 11:37:11发布118次查看
奉贤区第二次国家卫生区复审迎检正如火如荼进行,即将迎来全国性“大考”。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像绣花针一样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巩卫带来的环境面貌改善,享受真正的获得感。
小区“啄木鸟”巡查在社区
2011年奉贤区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区,2015年顺利通过第一次复审,今年又迎来国家卫生区再一次复审。曙光一居以文件为抓手,以此次创建为契机,为进一步美化生活居住环境,优化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根据前期宣传,每个小区热心居民自发组成了一支“啄木鸟”团队,每天定时、定点、定人在辖区内进行巡逻,充分发挥着巡逻机制,“每天一小查、一周一大查”的巡查机制,还要在整个曙光新区内巡逻巡查。曙光新区“啄木鸟”团队的组长是小区志愿者周新宝,曙光新苑的组长是朱勤芳,华龙公寓的组长是王梅英,他们都是小区内的热心居民,左邻右舍都相处得很好,所以本次被推选为“啄木鸟”团队组长,同时,三个组长各自召集了5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团队中。自从成立了“啄木鸟”团队,各小组安排人员,加强巡查,每天穿梭在小区内。除了做好“每天一小查、一周一大查”的巡查机制外,还建立了上报机制,和居委的联络员每天进行沟通,主要包括巡查的情况及每日一些突发事件。
曙光一居对于此次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方式是:加强日常巡逻、排查,结合“啄木鸟”团队的队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结合巡查跟踪管理,努力实现“奉贤美、奉贤强”的战略目标。
多措并举,集中整治,全力以赴投入“巩卫”第一线
区城管执法局作为“巩卫”复审主力军、先锋队,针对“巩卫”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全体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投入“巩卫”第一线,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开展各项整治和治理行动。
一、加强管控,实行网格勤务模式。为确保街面管控实效,避免出现违章反弹回潮,落实长效机制,区城管执法局实行一线城管执法队员“划片、包段、管区、治顽点”的网格化勤务模式。通过实施划片管理、责任到人、攻坚治顽点的勤务模式,让每位一线队员治理好“责任田”里的顽点,使每位队员“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人人争出彩”。
二、创新手段,实行“三类”执法。实施监督式执法、叠加式执法、攻坚式执法三类执法手段,实现“宣传、告知、检查、整治、处罚”一体化推进和街面违法违规行为的快速发现、高效处置、彻底整改。局班子成员轮流对“三类执法”的推进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协调局和镇街联勤联动。
三、形成合力,组建一体化快速处置队伍。在属地街镇的牵头下,组建“1+x”综合执法平台,相关单位、第三方管理公司及施工作业单位共同参加的若干个“一体化快速处置队伍”。对屡教不改的街面和主干道违法违规行为和疑难顽症点位,组织“一体化快速处置队伍”,开展快速执法和当场整治。
近万名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巩卫”
6月2日,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近万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变身“巩卫宣传员”,积极响应“党员回社区——迎接国家卫生区复审入户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号召,走进临街商铺、社区楼组、农民院宅,向大家宣传和普及“巩卫”知识,指导居民做入户问卷,分发宣传品。
在柘林镇,一大早,该镇党员领导干部们便已出现在各个村居,上门为居民、村民分发宣传品。“老妈妈,铁搭放一放,这个袋子拿一下。”看到有人正在务农,“巩卫宣传员”积极上前对话,“这里面是宣传品,我给你讲讲都有些啥。”就这样,田间地头也能成为“巩卫课堂”。在金海社区,同样有一群身穿绿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在各居民区中来回穿梭。“阿姨,我们是志愿者,我们来做宣传的。”看到志愿者手里一袋又一袋的宣传品,家住横盛湖畔豪庭的居民张阿姨立即开口,“这个楼道我熟悉,待会我帮你一起做宣传。”就这样,在楼道里,“巩卫力量”从1个人变成了2个人,从2个人变成了n个人。
当天,西渡街道还诞生了一群“巩卫小小志愿者”。2000余名西渡中小学生和家长,有序前往所在居委会报到,参与“校社联动”奉贤区“巩卫”入户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本次人户宣传活动共计覆盖全区30余万户,累计发放宣传品达30余万份。
亮剑攻坚整治不留死角
奉贤区市场监管局牵头12个街镇全面推进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整治,上半年共累计监督检查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3056户次,整治1719户,其中取缔272户,停业776户,业态转型54家,督促办证264户,小餐饮备案353户。同时,加强对办证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
局机关、执法大队、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500多人,组成98个工作组,增援12个市场监管所,对全区九千多家食品流通、餐饮单位、集贸市场周边小餐饮、小食品店、小食品加工店做到全覆盖、无盲区的集中整治,做到“宣传全覆盖、责任全覆盖、检查全覆盖、整改全覆盖”。
奉贤在全市首推智能垃圾回收系统
金海社区的金水佳苑小区通过引入第三方管理机构,把原来的垃圾厢房改造成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居民能够通过攒积分的方式回收各种垃圾。其中,居民的主要生活垃圾,也就是最常见的湿垃圾将统一制成肥料,用于种植农产品等,积分则可用于兑换这些商品;其他类型的垃圾则统一进行回收处理。
居民们可在小区垃圾积分兑换点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而这些商品中,有部分正是来源于小区居民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过二次、三次处理之后,衍生为有价值的产品。
目前小区99%的居民都能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这为实现垃圾分类的居民自治创造了条件。而为了便于社区老人的参与,该系统的设计不需要手机扫码,而是统一制作了磁卡,方便老人操作系统来投放垃圾。
该系统通过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称重来兑换相应的积分,但不鼓励居民一次性投放太多的垃圾。在夏季,如果居民一次性投放的垃圾超过了1.5千克,那此次投放获得的积分也会自动清零,冬季则每次不超过1千克。
实施该模式的宗旨是想通过合理正确投放垃圾,试图从家庭源头进行垃圾减量。居民养成习惯后,一不会主动制造垃圾,二也能正确分类垃圾,减少了垃圾的分拣、处理等费用,也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下一步,该系统会根据居民投放时间及习惯,作进一步的优化,并根据试行的效果逐步在更多的小区推广。
路边摊我们不约
夏季来临,海风拂面,海湾旅游区的露天烧烤摊、流动摊贩等有抬头趋势。5月30日起,海湾旅游区城管中队持续开展夜间市容专项整治行动,行动联合特勤辅助力量,重点覆盖高校周边、海泉路、奉炮公路等多发区域,集中对无证设摊、跨门经营、占道堆物、夜排档等影响城市面貌的重症顽疾进行宣传、执法。
由于整治的点位分布广、路段长,高校片区出摊早的特点,海旅城管中队从傍晚17点便开始整治行动。截至7月4日,共处置相关违章现象69起,其中经宣传教育当场整改49起;查处乱设摊22处,并对其经营工具依法实施了暂扣措施。
其实,在海湾旅游区内,“夜市乱象”造成的“次生问题”由来已久,市民喜欢在海边三五好友结对一起吃小龙虾、烧烤撸串,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油烟扰民、占道经营、食品安全隐患、街道卫生脏乱差等一系列顽固问题。
下阶段,城管海旅中队将继续加大街面道路的宣传、管控力度,进一步优化长效、常态管理,定期开展突击和专项整治行动,继续为旅游区居民打造整洁、美丽、宜居的市容环境,也为巩固国家卫生区复审保驾护航,让吹来的海风不再伴有浓浓的油烟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