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130个圆梦驿站 奉贤落实举措解决民生难题
2018-7-5 10:27:26发布94次查看
据《劳动报》报道,这几天,在奉贤区南中路南桥路口,市民巴欢正用彩绘勾勒一幅幅以家为主题的图画,让原本像补丁一样的城市街道墙面,成为一副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微景观”。她说:“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凭借一技之长,帮助我的家乡变美。”
事实上,在南桥镇,有大大小小20多处城市街道墙面。它们的身上都留着破墙开店、破窗开门后的丑陋“疤痕”,给居民带来不少“视觉污染”。如今,随着新一轮奉贤区“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启动,130个遍布城乡的奉贤区“东方美谷·风雨彩虹———圆梦行动在贤城”圆梦驿站相继开站,居民不仅可以就近反映问题,也可以说说想要亲身参与的梦想。昔日“无人管”墙面变成了“人人管”的景观。
为市民圆梦1.3万多个
记者了解到,圆梦行动在奉贤已经持续三年,近万余干部职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参与圆梦行动,累计为市民圆梦1.3万多个,32万余人次从中受益。
今年,奉贤结合市委“大调研”活动,搭建市民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圆梦行动的平台,让奉贤圆梦行动成为市委大调研精神在基层最真实的落实举措。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通过梦想“大调研”,引导群众就近就便“说出梦想”,有助于奉贤更精准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助于更好促进市民自身素质提高和对“真善美”理解,在“梦梦相连”中凝聚起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
创新政策供给让梦想成真
前不久,50岁的老任终于露出舒心的笑容。因为,失业3年后的他,终于收到了一张来自上海锦簇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就业通知书,这也意味着,他们一家将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他说,根据区人社局提供的“乐业伴行”圆梦计划,他得到了学费全免的就业技能培训,顺利得到了《园林绿化工》的高级证书。“因为有了这个技术,使得我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重新找到对了生活的信心。”
今年,新一轮的圆梦行动,奉贤就重点对圆梦驿站征集的大多数人的梦想进行分类梳理,聚焦就业、农业创业、救急济难、文化团队发展等,相继出台了一批圆梦政策和措施。以人社局为例,就针对因没有就业能力导致大龄就业困难的人员专门推出了“乐业伴行”圆梦计划,即对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一定劳动能力且就业愿望迫切,连续处于实际失业状态6个月,男性年满45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托底安置。今年以来,全区就业援助基地一共安置了666人就业,并享受了社区四保补贴247万元左右,补贴比例在全市居于前列。同时,对普通的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补贴,今年累计享受382人,金额约262万元;鼓励大家选择灵活就业,目前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已经有6000人左右,补贴总金额超过4500万元。
让扶贫像“滴灌”一样精准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不用油不用电,山脚下的自来水还能提到我们高原上来。”在务川自治县涪洋镇涪洋社区龙塘子组,五十多岁的村民覃礼强仍然觉得不可以思议。自从去年奉贤党员干部带来“上海技术”后,经过半年多的建设,这个因喀斯特地貌性质而长期留不住水的小农庄,竟然也能过上了不缺水的日子!
去年,奉贤以“圆梦行动”为载体,创新提出“千人联千户,百企联百村,结对十行业,携手奔小康”的理念,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全区各工商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区产业、科技、卫生、文化等十大行业聚成合力,积极帮助奉贤对口支援县脱贫攻坚。圆梦行动,正让奉贤的对口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针对“百企联百村”,奉贤干部主动认领了务川县部分农村村民“看的见河也想喝得上水”的心愿。一方面,积极引入上海科技项目———“自然能提水项目”,帮助克服喀斯特地貌保水、蓄水、保墒能力特别差问题;另一方面,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解决贫困村没有资金的困境。目前,小坪村1000多名村民已经率先喝上水。接下来,分水镇天山村的“自然能提水项目”也已提到日程,不久,这里居住的3000多村民也将同样告别“喝水难”的问题。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摆脱“无水可用”的情况,奉贤一家爱心企业———康君阁大药房主动与务川县茅天镇勤阳村结对,拿出100万元助力当地建设“自然能提水项目”。
截至目前,全区168家企业、8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集团公司的4262名干部职工与对口支援地区的150个贫困村、10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已有371万余元“百企联百村”帮扶资金、172万余元“千人联千户”帮扶资金相继到位,并陆续以资金、生活物资等形式发放至贵州遵义、青海果洛“梦想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