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土的小木桥路绿树成荫,各种小店在不宽的马路边一字排开,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是周边居民的吐槽。
“楼下的拉面馆的味道让人吃不消”、“蔬菜店把烂叶子堆在路边,影响环境”……自开展大调研工作以来,“小木桥路”点击率颇高。拥有“小清新”的名字,却沾染了一身“油腻味”,怎能听之任之?
按照街道大调研分层会商机制,居委调研小组将居民对小木桥路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梳理汇总,交到了街道调研办的手里。街道调研办迅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由街道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并制定了小木桥路街面整治的整体方案。在专项工作小组的牵头推动下,小木桥路的更新开启了“加速度”模式。
小清新vs油腻味,美丽街区更新ing!
业态更新,净化“油腻味”
路面杂乱、油烟难闻、噪声扰人……这些都是肇清、日七、日六2、江南四个居民区大调研工作记录本上的高频词。究其缘由,关键就在于小木桥路总体业态低端、形态陈旧。
街道“六小”调研小组对小木桥路斜土侧沿街92家商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着重排摸了房屋原有面貌及违建情况、商铺证照办理情况、房东和经营户相关诉求等基本情况。通过取证、分析、比对,街道六小调研小组共发现无证无照商铺31家、破墙开店商铺12家、低端业态20家。在排摸的过程中,调研小组成员遵循着“法、理、情”并举的工作思路,上门与商户沟通、收集商户需求,并且为商户的早期搬离过渡提供针对性引导与帮助。调研组闭门羹没少吃,但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大部分商户的理解。
一切准备就绪,斜土进入“整治主题周”!
领导现场督查
5月的第3周,堪称斜土街道街面整治主题周。斜土街道牵头,会同城管、市场监管、派出所等区域执法部门,联勤联动、精准发力,快速出击,以小木桥路为中心,延伸至大木桥路、斜土路、零陵路,共计关停违法经营店铺43家、业态引导23家、规范经营行为26家。
整治现场
路过的居民看到如火如荼的整治,齐声称好,纷纷点赞!
景观提升,注入“人文气”
我们小木桥路梧桐树也不少,为啥不能像桃江路、武康路那样成为网红路?这么多关停、封门的店面,远看就像水泥补丁。“油腻味”虽然淡了,但要想重新成为“小清新”,还要进一步努力。城市的更新不仅体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造上,更为深刻的是融入生活的精神积淀与浸入城市社区肌理的文化涵养。街道聘请专业城市设计团队担纲指导,结合地区“城市水岸、亲邻社区”的发展愿景和小木桥路的区域特征,最终将设计目标指向打造“可漫步、可休憩、可欣赏、可探索”的滨水人文街区。
小木桥路逆龄ing!
步骤一:“上裸妆”
以海派经典建筑风格为基调,对沿街商铺的店招店牌、外立面形态等进行统一设计,更换陈旧店招店牌、重新铺设道板。
步骤二:“敷面膜”
对现有的沿街绿化带进行景观更新,与原有梧桐树共同构建多层次街角绿植微景观。在此基础上,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四季特色分明的“花、草、树”景观带。
步骤三:“焕活细胞”
结合业态引导工作,街道将对小木桥路的沿街商业进行整体规划,重点引入独立书店、街角咖啡馆、小型民营美术馆等既“净”又“静”的高格调人文业态,让人文气“贯通”小木桥路。
小区联动,提升“美丽范”
小区出门就是街道,顺着街道归家就是小区。小木桥路沿线的小区一共有9个,外围墙立面与街道紧紧相连。要想街面整治达到整体效果,就得对沿街小区进行内外环境的“拆、建、管、治”。
今年的小区综合治理,斜土这样开展:
着眼于社区整体环境提升,对小木桥路沿线小区的建筑外立面风格与街面整体形象进行统一。将街面整治工作与“无违建居村”创建相结合,同步推进小区内部违建拆除工作。通过依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定期对街面环境情况、小区综合治理情况、物业履职情况等进行测评,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补齐短板。“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作为城市肌理构成的重要元素,街面形态、业态调整是城市更新不可避免的话题。
小木桥路的“焕颜”工程是斜土社区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目前,斜土街道正通过开展街区微更新,对重点道路及沿线小区进行综合治理与形态提升、业态更新,最终实现街区“一洁、三优、五无”——街区整洁,秩序优良、街景优美、业态优化,无违法搭建、无破墙开店、无违法经营、无违规广告牌匾标识、无垃圾和堆物的目标和要求。
斜土社区的城市更新“快进键”已经按下,亲邻宜居的“漫生活”即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