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打好组合拳 探索执行新路
2018-7-3 9:36:42发布84次查看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精神,确保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胜战,区法院落实“责”、突出“威”、攻克“难”、倡导“联”、强调“准”,坚持“五指握拳”,凝心聚力,打好破解执行难的组合拳。
落实责任到位
区法院清醒认识到,破解“执行难”是硬任务,不是软指标,现已进入攻坚阶段。为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执行工作中,区法院将“破解执行难”视为“一把手”工程,将责任内容“清单化”,分层分级列出院长、执行局长、执行法官主体责任,全面实行“重点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做到责任上肩、具体到人。区法院领导班子在一线指挥,将工作项目化、项目流程化、流程节点化,成立基本解决“执行难”领导小组,制定破解执行难任务分解表,让主体责任由“抽象”变“具体”。
突出执行威严
区法院积极开展“百日会战”行动,利用双休日、凌晨集中突击执行案件,体现一个“威”字,即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针对一些平时行踪不定的被执行人,区法院利用双休日被执行人及财产相对易查控的特点,强势出击,从2017年底至2018年6月,在上海高院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执行“百日会战”行动,组织集中执行12次,执结民生案件2337件,为685名申请执行人兑现权益。此外,2018年至今,累计对被执行人实施限制出境55人次、限制高消费1668人次;对34名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将1522件案件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本市社会征信系统。
攻克执行难题
对于执行工作管理中的难题和短板,区法院优化执行管理,强化执行规范化。做到“三个着力”,着力以专项活动促规范。全力做好执行案款集中清理;财产查控、处置、案款发放全程留痕;全面加强终本案件规范管理;落实“三化”,全方位开展网络拍卖工作,细化衔接流程,强化外部协调,优化定价机制。着力以队伍建设促规范。坚持分权制约、分工协作和责任到人,探索完善以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执行组(1+3+x)业绩考核为主的执行权运行机制。着力以机制完善促规范。实行流程模块化管理,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做到风险提示明确,保全裁定及时,移送实施顺畅。
构建联动格局
区法院依托辖区执行联动网络,助力构建综合治理执行工作格局。不断加强与各方面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去年,在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下,本区召开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区法院与区公安分局、检察院、房管局会签协助执行文件,共享被执行人身份、财产等信息,凝聚破解“执行难”工作合力,协调各方资源。通过与公安机关会签合作协议,探索与区拘留所“全面对接、因案制宜、跟踪回访”等工作机制,促使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与区人社局建立欠薪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原先基础上,与邮储银行签署备忘录,扩容银行协助执行网络;与区房管局加强对接,由其提供“周转房”,为解决“一套房”执行难题探索新路,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执行精准施压
区法院强化执行威慑,对失信被执行人精准曝光,精准施压。开展集中宣传,切实营造全社会共同破解“执行难”的氛围。公示失信信息,先后在大商圈的户外电子广告屏,滚动公布失信人信息,并同步在新浪、腾讯、浦江天平微博中实时发布,最大限度压缩“老赖”生存空间。探索“执行公告进社区”机制,将包含失信人信息的执行公告,张贴在其居住地社区。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今年拒执罪判决1件,移送公安立案2件。2017年至今,已有4716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或要求分期履行。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