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品牌市场化评价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质量技监局、市商务委,对本提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协商,感到提案所提问题到位、研究深入、分析透彻、建议切实,对建立上海品牌市场化评价机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此向您表示深深的感谢。本提案办理过程中,我们通过电话沟通、上门拜访等形式与委员进行当面沟通,进一步了解委员对建立上海品牌市场化评价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去年年底的市委务虚会上,李强书记首次提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上个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四个“三年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上海品牌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率先出台品牌经济发展政策措施。2014年4月,周波副市长提出“上海要率先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发展”,这并非一句口号,上海不仅在理论上完善体系,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初步建成了上海城市品牌、产业(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品牌三个层面的建设构架和运行机制,发展品牌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通过“品牌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解决了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等各自在品牌建设中的定位问题,政府、社会、企业在各个层面上各有侧重和分工。我市不断加大品牌经济发展的政策供给,2016年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本市出台《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的实施办法》(沪府办发〔2016〕38号),积极推进本市品牌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本市还制定了“上海服务”品牌工作实施十二个专项的行动计划,考虑到第三方评价认证行业属于专业服务,我们将其纳入到提升专业服务业能级行动的计划中。
二是大力支持品牌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在国家工信部支持下,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品牌经济论坛,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400余人参加了论坛。同时,上海还承办了“首届中国品牌博览会暨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活动当日有众多上海品牌参展,加大上海品牌的知名度。本市还支持市场主体设立上海品牌发展基金,首期母基金目标10亿元,并积极谋划品牌交易评估等产融创新工作。此外,本着以培育为手段、过程为导向、真正帮到企业为目的,上海参照工信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了市级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今年全市共有200多家企业申报并开展了品牌培育试点工作。
三是开展“上海品质”认证试点。“上海品质”认证定位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品质认证,坚持追求卓越的发展方向,注重发挥上海产业和技术资源优势,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标准引领、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对标国际的先进标准为基础,引入国际通行的合格评定工具,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开展“上海品质”认证。“上海品质”认证工作,在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架构下成立“上海品质”建设推进委员会,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国资委、卫计委等24个委办共同参与,制定《上海品质建设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发布《上海品质评价通用要求》地方标准,组建“上海品质”国际认证联盟,征集选定“上海品质”标志。在港口机械、发电设备、人力资源外包、高级服装定制等8个行业开展首批认证试点工作。
下一步,本市将继续推进“上海品质”建设工作,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创新开展“上海品质”自愿性认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树立一批新时代质量标杆企业,打造更多引领消费潮流、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上海特色的新品牌,为创造人民群众品质生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一是加快推进“上海品质”认证。及时总结首批“上海品质”试点工作经验,创新认证评价模式,完善“上海品质”国际认证联盟,实施市场主导、专业规范、国际通行的第三方认证评价,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大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构建“上海品质”先进标准体系,引领和倒逼各行业质量持续提升。四是推动之都建设。加快“上海品质”认证理发研究和之都建设,严格规范认证活动和标识使用,建立退出机制,认证结果主动接受市场检验和社会监督,优化“上海品质”培育、建设、发展的法制环境,建立完善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监督和司法维护保障三位一体的上海品牌市场化评价机制。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