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 曾是工人阶级集中居住地
2018-7-3 9:24:55发布108次查看
据《劳动报》报道,今年是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一场名为“砥砺前行六十载引领彭浦新跨越”的主题论坛昨天举行。
彭浦新村的土地早先是上海北郊的一片田野。上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一批机电工业大厂落户走马塘以南的原彭浦乡地区,并在此建起了彭浦工业区。这里曾拥有“中国第一台大型天线座、第一台推土机、第一台气动电控冷轧机、第一台水管式工业锅炉”。1958年,随着56幢职工宿舍的建起,形成了最早的彭浦新村,也成为了创造这些“第一”的工人阶级的集中居住地。当年从彭浦新村任何一幢楼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步行只需几分钟。电影院、小菜场、学校、幼儿园、社区医院、公园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新村附近。
60年过去了,彭浦新村在一个甲子中浓缩了时代变迁。如今的彭浦新村面临着房屋逐渐老旧、居民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等问题。如何在发展中传承、发扬工人阶级精神?小区改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一系列新命题摆在了彭浦新村街道的面前。
昨天,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原闸北区档案局副局长胡伟祖、社邻家景观设计师蒲佳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何海兵等嘉宾从城市文化、社区微更新、基层党建等不同角度切入,对彭浦新村的管理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彭浦新村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发展规划意向白皮书》,通过科学、系统、多维度的调研方法,找寻社区“服务盲区”和“需更新设施的需求”,并结合依托居民出行轨迹研究而形成的“设施圈”理念,对彭浦新村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初期(三年)愿景进行描述,回应和引领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要。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