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党员企业家发家不忘为民造福
2018-7-2 12:29:30发布115次查看
在川沙六灶地区的一场乒乓球比赛赛场上,参赛队员都对一名身着红色球衣的特殊队员心怀敬佩和感激,他就是其成村的老书记、现上海华时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两新”党支部书记朱国华。朱国华不仅改变了其成村一穷二白的面貌,还修建健身场地、举办体育赛事、邀请文艺团队到村里演出、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岗位,时时处处关心着社区。
1993年的其成村,国家的农业税两年未交,两委干部的工资两年未发,还有银行贷款,几个小工厂企业亏损已面临倒闭,负债累累。半数村民还没喝上自来水,因为电压不足,电灯昏暗,还经常跳闸。朱国华带领村里的两委人员、队长起早摸黑,挖沟排管,为全村的村民接装了自来水,没钱请施工队,他就自己参加施工。电路改造没有资金,他动员每家每户出集资款500元,并上申请下借资,终于使村民用上了通畅稳定的电源。
水电解决,百姓的心态也平静了,朱国华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发展集体经济上,筹集资金60多万元,重组老企业,开创新企业,努力拼搏不但还清了原来村委所拖欠的集资款和施工款、工资等各种债务,且村的经济越来越有活力。
1996年,朱国华开办乡镇企业,把周边的四百多名残疾人员收到厂里,使他们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安置困难家庭人员、失地村民五百多人到厂里上班,为当地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在他的培养下,残疾员工、困难员工在设计、模具、自动化机械调试等岗位上成为骨干,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保障,社会稳定得到了保证。同时,企业成长为“大众”“通用”等中外大企业的生产配套供应商,成为全镇乡村企业的排头兵,其成村也被上级授予“文明单位”“先进模范村”。
朱国华在其成村当了15年书记。从村书记到企业家,朱国华的身份变了,但为村民谋福利的初心没有变。办企业后,他慷慨解囊,为村民带去福利——每逢“敬老节”购买物品慰问老年人;每年出资发放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一次的理发券;每年春节前夕出资委托村委发给70岁以上老年人100元,80岁以上老年人200元慰问金,朱国华每年在这一项上都要支出近40万元。难怪,村里的老人逢人都说,“朱书记是我们的好儿子。”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