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上海面馆口味榜第一名,到底是什么味道?

2018-7-2 5:00:00发布95次查看

  点评上的上海面馆口味榜第一名,
究竟是啥味道?
(老板还是个拆二代)
「周末愉快!」
这是沪西老弄堂面馆的老板和我说的第一句话,这么一句问候,对在众多本帮面馆那受尽屈辱的我而言,简直是受宠若惊了。
当然老板也不是标配的上海爷叔或是阿姨,就是个小伙,看着应该去搞个什么乐队,身边应该不缺妞。这么个形象出现在一个弄堂口的面馆里,不违和,但总是不那么寻常。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去这家面馆,第三次登门拜访才吃上,来的时间分别是早上五点、晚上十二点和下午三点,每次路过看到后门的小院,木头凳椅,唾液都会不自觉开始分泌。
只不过人家确实是正经做面馆的,不搞啥什么城市里最后亮着的灯火啊那一套,早十晚八,规律得紧。

菜单上所有面都能汤拌两吃,酱爆猪肝面见的是多了,但是蛤蜊猪肝这个浇头还是挺少见的,一问果然是 老板特制的浇头。
菜单上的其他面全都是从奶奶辈就传下来的配方,除了这个蛤蜊猪肝,栽进厨房搞了三礼拜,具体试了多少碗我也没细问,东西上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饭桌三人面面相觑,筷子还没伸就知道对路头。
拌起来那叫一个了不得,酱汁瞅着全是痴情,巴着规整的面,那么一搅和,衣衫全不整,五感全交融。
猪肝做嫩其实不是啥本事,就跟老板自己说的那样,每天早上五点到菜场报道,买第一手的食材总是没错,这么说来, 不是本事却是难事。
调味这事是真的得有点天赋的,吃过太多糟践味蕾的本帮面了。一开始的确是量大味浓,靠着重口保持自己的性吸引力,但总后继乏力,吃到中段就开始舌苔发厚,齁得人不偿命。
沪上几家网红面馆都有这个问题吧,其实也能理解,这种方法就粗暴有效嘛,毕竟现在都市人就越吃越重口了,饿了么年账单基本能还原一个健全的味蕾被逐渐破坏的过程,到最后食材本味都没几个人能尝出来了。
这碗蛤蜊猪肝拌面就不走捷径,大吸一口,惊叹,忍不住发问,怎么想到这个搭配的。
蛤蜊洗得干净,一枚枚小而精致,提鲜这事做的不动声色,领导都喜欢这种小蛤蜊,不用提醒就把事备好了,企图心又不重。
猪肝嫩,无粉感,和着肥软的香菇块,吃到最后也不口干,真他妈的牛逼。
最绝的是面底还浇个葱油,大概率是自己熬的,葱段被搞得干瘦瘦的,但那个焦葱香是真让人服气啊,放在哪都不叫人失望。
想摸进后厨偷一罐回去,哪怕是再平平无奇的挂面加那么两勺葱油一拌,都不同凡响了。
更何况这个面烫得这么完美,多一分硬,少一分软,直挺挺地躺在碗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感。
下辈子也想在老弄堂做一碗面,身为食材能被好好对待,其感人程度不亚于在人间遇上真正的了解!
不过和拌面相比,汤面的面烫的要更软一点,要是喜欢偏硬的要提前和老板说一声,和面有关的要求,基本难不倒他。
桌上基本都配备一瓶番茄沙司和辣酱油,用以搭配炸猪排,能在上海面馆桌上看到番茄沙司,福建人的思乡情绪一下就上来了,问了下怎么会放番茄沙司,原来是为了照顾外国友人的口味。
炸猪排大块厚实,面包糠裹得轻薄,切开有好看纹理,想必拿着小锤子费了不少时间心力。
不过也不是说全然完美,比如素浇面吃口还是有点偏甜,不过我还是能吃得干干净净,拿出相机拍还会被老板温柔训斥,“不好好吃面还拍照!”。
既不做外卖也不做牛蛙面,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说着不忘初心的餐饮人是真的在做自己真正认同的食物的,和市场较劲追着潮流跑才是常态。
但我是真能从老弄堂的面中吃到诚意的,到现在还在卖洋山芋榨菜肉丝这种古早老浇头的本帮面馆是真的不多了。
14块一碗,配料丰富,好吃也是真的好吃,软烂土豆贴着面体,像是更糯的金沙,真是嗲到不行。
洋山芋榨菜肉丝和咸菜毛豆肉丝并称为老弄堂最有年头的两款浇头,传承这两个字吧,说出来就不如做出来有分量感了。
若是我摊上了当拆二代这样的好事,定不会再囿于这四方面馆中忙忙碌碌,没一天能走得开的。

前两天下午三点钟,我去吃面,店里难得得空,我问老板会不会觉得很累。
他说:“累啊,感觉自己被困住了,没点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
“但有时候又觉得值得,最近来了很多新客人,都把面吃得干干净净,这时候觉得自己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哎,心情很矛盾其实。”
我听完既不能劝他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别的生活,毕竟我也和那么多食客一样就指着这一碗面了。
但我也说不出那种劝他就收收心的话,毕竟生活只有一个场景这样的事,我自己也无法坚持。
能做的只有,这一次去,下一次去,下下次去,都留下个空碗吧。可能这就是我一个外地人,对上海本帮面的小小情怀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