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梅雨天巧用Ta,就可以获得省电大法哦
2018-7-1 5:54:45发布88次查看
我国南方各地进入梅雨季节。
淅淅沥沥的阴雨天,
空气一直维持很高的湿度,
墙上“冒汗”、菜肴“长毛”、
被子衣服总是潮潮的……
空调遥控板上的“除湿”键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
把空调调至“除湿”模式,
不仅除湿降温,
还是省电“大招”的关键所在!
科普
湿度越高时,人体的体感温度也会随着升高。除湿模式之所以会如此神奇,和这个原理有一定关系。开启除湿模式时,室内吹风机将保持低速运行,压缩机也间断运作,如此不断地循环,使得室温保持在设定的温度附近,可以大量去除空气中的湿气。而“冷气”模式,空调压缩机和吹风机会持续运作,直到室内温度达到低温后才会自动停机,所以更为耗电。
使用空调除湿功能时,房间空气被室内机的风机吸入并通过蒸发器时,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水排掉。空气相对湿度由除湿前的70%以上(桑拿天的难受感觉),降到50%左右,给人以干爽的舒适感觉。
不仅如此
专家表示,室内外的温差最好在5-6度之间。若差距过大,则会给人的身体带来负担。因此“除湿”模式相对于“冷气模式”,又健康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在除湿模式下,不需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 温度低于23度后,只要调低多一度,就要用数倍电力来发电。
短暂外出别关空调
错误做法:当要短暂外出时,为了省电,大多数的人都会切掉空调,等回家后再重新启动。
理由:冷气在开始运作时,需要500瓦——1000瓦的耗功率,而等室温与冷气设定温度一致时,又需耗费100瓦左右。因此若只是短暂外出10分钟,最好继续保持冷气运作,会比较省电。若想要更省电的话,建议外出时可以把设定温度 上调1度。
空调度数并非越低越凉
理由:气温不是人体感知冷热的唯一条件,湿度、气流、辐射都会改变体感温度,一味降低空调度数,并不能完全感到舒爽。若要有效降低体感温度,建议把冷气风量调强,让肌肤感受到冷风。此外,由于冷空气下降的原理,所以可以搭配电风扇一起,提升冷气的循环。
自动模式更省电
错误做法:忽视自动模式,认为微风模式更省电。
理由:空调在启动后到室内凉爽时,此过程是最为耗电的,而待室温与设定温度相同后,耗电量则会慢慢降低。因此若调成微风模式的话,在距离室内凉爽之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电力。而自动模式会依照房间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风量及风向,等房间凉爽之后,会一边控制耗电量,保持设定温度。
出风角度对制冷效果影响大
理由:空气温度变低后,冷气流容易往下走,制冷时应该把出风口向上,这样的制冷效果好。而在冬天时,热气都是往上走,制热时可把出风口向下,这样也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睡眠时,使用空调的睡眠功能
理由:睡眠时,人体散发的热量减少,对温度变化不敏感。睡眠功能就是设定在人们入睡的一定时间后,空调器会自动调高室内温度,因此使用这个功能可以起到 20%的节电效果。
定期清扫过滤网
理由:空调面板上的过滤网应半月左右清扫一次。若积尘太多,把它放在不超过45度的温水中清洗干净。清洗过滤网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对人的健康也有利。
勿给外机穿“雨衣
理由:有的人担心空调外机因雨雪等气候原因造成损坏和锈蚀,就在空调外机上披上遮雨的材料,其实各品牌空调室外机一般已有防水功能,给空调“穿雨衣”反而会影响散热,增加电耗。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空调使用的一些小细节。
其实,只要我们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多加注意,每天节约一点点,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哦。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