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敬业、坚持、责任、严谨……关于“工匠精神”,听听“上海工匠”怎么说

2018-6-30 9:49:18发布110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黄丽春6月29日报道:今天下午,由上海市总工会指导,解放日报社、吴泾镇人民政府和上海开放大学工匠进修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期上海工匠研修班“工匠精神与高新智造——浦江第一湾‘上海工匠’吴泾对话”主题活动在吴泾紫竹园区内举行。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那么,在“上海工匠”心目中,他们对于“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诠释?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高新技术行业的“上海工匠”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焊工班班长罗开峰,手持焊枪28年,凭借一身过硬的焊接技能,在时光的浸染中,从懵懂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高级技师,让美国专家都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如果一个焊工身上没有伤疤的话绝对不是好的焊工”,罗开峰如此笑谈焊条熔化时火星在手上留下的白点。作为一名“核二代”,子承父业的罗开峰没有豪言壮语,这份工作最初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然而,正是带着朴素的感恩之心,罗开峰的敬业、坚持,让他在工作中收获了成就,享受到快乐,最终成就了他的“盲焊”绝技。
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工作室长陆恩斌,从事的是汽车制造工作,因为父亲维修汽车的缘故,从小对汽车行业有着天然的兴趣,最终也由此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工匠是一个辛苦的代名词”,陆恩斌并不讳言其中的艰辛,但是他依然甘之如饴,而且也在努力传承下去,培养更多新的匠人。“重要的是干中学、学中干,只有专注干才能干出事情,只有专注学才能学到东西”,这也是陆恩斌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在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看来,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会因每个人站的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一名航天人,王曙群坦言,“能够从事这项工作,对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平台,是平台造就了我,而不是我早成就了平台,我很多成绩的取得并不是来源于自身,来源于前辈默默无闻做了很多年,我们的成绩是建立在我们的师傅、我们的前辈身上的”。要想成为工匠,王曙群说要坚持三点,一是具备感恩的心态,二是要学会分享,三是搞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不能人云亦云。
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设备管理部副经理陆鑫源,他和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承担1200万客流的上海地铁信号系统的安全,“类似于地铁的大脑,在隧道里面的大脑,列车开多少速度,和前方的列车保持多少安全距离,全靠这个系统”。他借用一句电影台词作为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蜘蛛侠》里面有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正好反过来,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来自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程师李强涛,坐在几位前辈中间颇为显眼,出生于1987年的他,从事核电设计和调试工作8年,如今已是“上海工匠”新生代的一员。作为青年核电工作者,李强涛说,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严谨的态度、认真的习惯,以及敢于创新,尤其是年轻人,一定要敢于去尝试,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好。
延伸阅读: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吴泾
闵行区吴泾镇是上海唯一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的特色小镇。吴泾各级党政领导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中,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师徒帮教等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培育职工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和骨干作用。下一步,吴泾镇将抓住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和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建设的机遇,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高端智慧医疗、新材料研发、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发展,积极建设留得下美丽、记得住乡愁、玩得了时尚、转得动科创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小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