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五角场镇在大调研中发现,位于国顺东路上的仁缘坊小区普遍存在阳台开裂、外墙脱落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但因小区维修资金不足,一直无法修缮,居民对此十分担忧。收到问题后,五角场镇立即召集镇管理办、镇房办、浣纱六村居委会等展开实地调研,制定房屋修缮方案,对开裂墙面进行施工维修。截至6月中旬,所有修缮工程全部完成。
外墙脱落 居民出入提心吊胆
据浣纱六村居委会主任刘艳介绍,仁缘坊小区是建于2001年的商品房,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72平方米,仅坐落着三栋南北朝向的住宅,共有114户居民。因房屋建成时间较久,2016年起,小区内多处外墙开始出现裂缝,位于五层六层的阳台墙面损坏尤为严重,每逢刮风下雨,碗口大的混凝土块就会时不时脱落,就像一个个“高空炸弹”,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居民住房外墙属于公共部分,是可以按照《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运用公共维修基金进行维修的。然而两年来,小区内阳台开裂、外墙脱落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这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主要难在资金。”业委会主任朱新法告诉记者,小区初始公共维修基金只有五十万元左右,外墙维修需要搭建脚手架,这部分费用相当昂贵。“动用维修基金需要业主签字,” 朱新法解释说,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用于修缮墙面,以后老旧小区面临楼道破损修复、二次供水改造等问题,到时候业主又要自掏腰包,“全体业主无法统一意见,导致维修搁浅。”
无奈之下,业委会只能暂时以设立警示标语,对危险区域采取围栏保护的方式防止出现意外。“虽然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事故,但落下的混凝土块也把人惊出一身冷汗。”刘艳说,为了躲避随时掉落的碎片,居民们每次从楼下经过都胆战心惊,生怕哪天又下起“土块雨”。
消除隐患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仁缘坊小区内开裂的外墙处于国顺东路临街一侧及南北通道,一旦墙体脱落,很有可能危及过路行人和临街商铺顶层平台,存在严重的公共安全隐患。此外,夏季汛期到来,雨水不仅会加剧墙体松动和脱落,还会通过裂缝渗入居民家中,造成更大损失。
在听取居民意见,向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了解情况,对房屋问题“确诊”后,五角场镇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加紧制定出房屋修缮方案。
今年五月,五角场镇责成镇管理办、镇房办、浣纱六村居委会等,对开裂的墙面开展施工维修,对已经存在脱落现象的墙面进行修缮和粉刷,排查了小区内全部具有开裂迹象的墙面,并对其进行加固。在施工前期,居委会多次征询居民意见,确保工程不影响小区居民正常出行。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及时修复了破损阳台,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截至6月中旬,小区内涉及阳台开裂、外墙脱落的96家住户已全部完成修缮。
为形成长效管理,镇管理办会同镇房办和居委会加强宣传引导,指导业委会尽快筹集维修资金,以保障小区的正常运转。同时,为解决住宅小区的应急维修问题,确保安全隐患能及时得到整治,五角场镇制定了相关应急处置办法,规定了同类问题的适用范围、实施过程和监督管理,明确管理边界,促进问题处置规范化,确保居民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