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松江新闻

石湖荡镇在全区率先开展农民自建房出租规范管理试点—— 少了一半租客多了一份安心

2018-6-29 0:00:00发布118次查看

农民自建房出租必须配备独立的集体厨房和独立的电瓶车充电场所,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存放使用液化气钢瓶数量不得超过3只……这些针对农民宅基地自建房屋的租赁标准,前不久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被列入了石湖荡镇新中村的村规民约。如今新中村的租户减少了一半。今年11月底前,这一针对农民自建房出租规范管理的试点,将在全镇10个村全面推开。

  租户多安全隐患也多

  近年来,随着周边街镇动迁进程的加快,让地处黄浦江上游的石湖荡镇也热闹了起来,不少农民尝到了当房东的甜头。截至去年底,全镇10个村农民自建房出租户总数为3755户,其中出租2间以上的有2680户。
  由于周边企业集聚、交通相对较为便利,突然涌入的大量外来人口,让新中村党支部书记蒋春燕一直心有顾虑。她告诉记者,除去已拆迁的农户,村内尚余314户,其中168户有房屋出租行为,这使得外来人口占到了全村人口的五成。伴随着农民的增收,消防安全隐患也在迅速增加,外来人口信息采集难度大,脏、乱、差现象有所反弹,治安案件也明显增加。
  “以前村子里最多的一户租给了6户家庭,6户家庭意味着有6个液化气钢瓶、10余辆电瓶车,安全隐患多。”说起试点前的状况,蒋春燕至今仍心有余悸。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石湖荡镇的金胜村,就有一出租户发生了由电瓶车充电引发的火灾,幸无人员伤亡。石湖荡镇安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少村民为了增加收入来源,还将房屋进行隔断,在房间内摆放高低床,群租现象严重,甚至还有外来人员承租后,将房屋改造成小作坊进行非法生产加工,或改造成废品收购站。

13条标准写入村规民约

  一边是农民为了增收出租房屋,另一边却是农民自建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几十年,内部线路老化、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等问题衍生出了大量安全隐患。“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安全隐患之间的矛盾,成了我们在大调研中碰到的一大难题。”石湖荡镇党委书记沈冬林说,区别于普通社区住宅,农民自建房在产权性质、结构布局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管理的对象是“居住房屋”,并未对农民自建房有特殊说明,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面对管理盲区,就要“摸着石头过河”。借大调研走访入户的东风,石湖荡镇精准排摸出了各村居内的出租户,并选择金胜村内的12户农民自建房进行小范围试点,规范室内布线,安装喷淋式灭火装置等。与此同时,结合集中消除安全隐患专项行动,石湖荡镇已累计整治258处“三合一”场所,1163处有群租现象的农民自建房。
  边调研边整改,石湖荡镇随后制订出台了《石湖荡镇农民自建房出租相关标准》和《石湖荡镇农民宅基地自建房屋出租综合管理办法(讨论稿)》等。根据制订的13条标准,以两上两下的农民自建房为例,每户最多租赁2户,且需提供1间独立的集体厨房、1处独立的电瓶车充电场所;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能超过3人,且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今年一季度,新中村、东夏村和新源村率先开展试点,并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表决通过后,将农民自建房出租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列入了村规民约。

  10个村推广试点全覆盖

  “租客相比原来少了一半,村民们的屋内屋外都干净了许多,安全系数也提高了。”蒋春燕边说边带着记者走进了村民沈桂英的家。和村里的其他人家一样,沈桂英家今年新装了分电表,重排了电线,液化气钢瓶则统一摆放在独立的集体厨房内。在改造好的电瓶车专用充电间内,配备了充电桩,悬挂了灭火器,墙上张贴着消防安全、安全用电及电瓶车充电安全常识,一旦温度超过70摄氏度,即会自动喷出干粉。
  农民自建房出租规范管理的试点,如今让新中村的村容村貌一步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着。但试点之初并非一帆风顺。蒋春燕坦言,之前有些村民每年光靠房屋出租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而限定租户数量的规定,起初让不少村民感到难以接受。但最终,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耐心解释下,村民们纷纷从不配合变成了支持。“以前租给5户人家,虽然钱多了一点,但总归有点不放心。”沈桂英说,“如今只租给了2户人家,虽然钱少了,但政府出资改造,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呢。”
  结合新中村、东夏村、新源村的前期试点经验,眼下,石湖荡镇正着手将农民自建房出租规范管理推广到剩余的7个村。石湖荡镇相关负责人透露,11月底前,全镇将基本完成农民自建房出租管理和改造工作,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农民自建房出租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

松江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