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旭卉)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静安居民对于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与区卫计委在去年6月签署合作协议,正式结成“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医疗联合体”。一年来,康复医联体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康复医疗资源,逐步完成临床阶段的康复早期干预、康复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推进社区康复,建立全过程的康复管理,满足了辖区群众对康复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让患者享受有效、快捷、经济的康复治疗
区卫计委负责人介绍,静安康复医联体组建至今,构建起了三级医院为依托、二级专科医院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辖区居民提供专科齐全、分级诊疗、服务连贯、群众满意的康复医疗服务。
5月26日晚,65岁的宋桂英突发脑梗塞被送入华东医院急诊科。经过20天的积极抢救和治疗,宋阿姨病情逐渐平稳,但仍然遗留左侧上下肢活动不能、说话含糊以及喝水呛咳等疾病,医生建议转入康复专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康复医联体内的康复专科医院市四康医院在接受到华东医院的康复转诊申请后,立即启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安排患者在提出申请的第二天就入住该院神经康复科。依据康复医联体平台提供的华东医院诊疗信息,市四康医院在延续前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并结合中医针灸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服务。经过近2周的康复训练,患者各方面情况开始好转。随着康复病程的发展,宋阿姨在近期将继续依托康复医联体转诊平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有那么强大的康复团队为我全程守护,我对后续的康复治疗很有信心!”宋阿姨对如此便捷高效的康复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宋阿姨的故事只是静安康复医联体为百姓提供高效快捷康复治疗的其中一个缩影。一年来,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华东医院还成立了社区双向转诊办公室,对静安区康复医联体的居民执行五个优先(优先预约专家专科整合门诊、优先预约大型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优先会诊),享受挂号收费绿色通道和微信预约;市三康医院与宝华老年护理院结对共建康复病房,探索一、二级医院康复病人的转诊;市四康医院派出康复治疗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业务指导,并每月接受华东医院下转患者……各成员单位积极通过结对共建,推动区域康复工作发展。据数据显示,2017年康复医联体双向转诊800余人次,开展专项培训20余次,有效提升了静安区康复医疗服务能级。
提升康复专业技能,加快学科人才培养
针对静安区康复工作现状情况,华东医院联合上海康复医学会为静安区康复工作人员量身定制了“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岗位培训课程”。医联体内选派了79名包括骨科、外科、肿瘤科、内科、感染科、呼吸科、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实用化的课程,进一步打造优秀的康复医疗团队,促进区域康复能力的提升。
此外,华东医院还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主办了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励大会暨心肺康复、神经康复、代谢与肾病康复论坛。“一年来,通过华东医院康复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进修培训、科研项目孵化等工作,区域康复医学迎来了发展契机,人才梯队建设成果丰硕。”区卫计委负责人介绍,康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市三康医院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获区青年项目科研课题立项1项。另一成员单位市四康医院则在5月份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9月份举办上海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
“康复联合体是探索推进康复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区卫计委负责人表示,2018年华东医院—静安区康复联合体将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结合”为指导,确保完成畅通转诊、培训进修、特色品牌、科研学术等十项目标任务,构建治疗、康复、社区家庭的医疗康复服务链,不断提升康复医疗服务内涵质量,使居民们拥有美好、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