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嘉定安亭镇的“佛吉亚红湖”排气系统有限公司,因产能扩张亟需扩大规模,但在厂房用地、改扩建等方面也遭遇到一系列难题,计划只能“搁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生产的第一辆小轿车就诞生在嘉定的安亭镇。安亭素有“汽车城”美誉,成为上海市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据统计,去年,安亭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90亿元,其中汽车产业占比达到85%左右;全镇税收百强企业中,汽车产业税收占比90%以上。
汽车城也有“成长的烦恼”:
一、产业用地紧缺,空间供给遇瓶颈。
目前安亭产业用地已经到了“天花板”,一些好的项目因无场地安置而被拒之门外,而一些效能不高的企业却占据着优质资源,导致土地产出效益低,制约着产业发展。
二、规划调整困难,产业发展受束缚。
有些效益好的企业,因发展需要亟需扩大规模,但由于所处位置为198减量地块,难以增容扩产,而规划调整程序繁杂、时限过长,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三、传统制造强势,转型升级较缓慢。
区域内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占有较大比例,面临竞争压力,一些企业也积极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致力于新技术研发引进、设备更新等,但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一个过渡期。
李强书记指出:
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既要继承发扬老品牌,也要做大做强新品牌,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知名度和美誉度。
面对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嘉定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目标,安亭镇积极开展调研走访,把脉产业发展不足和需求,对症下药,努力破解“成长的烦恼”。
以“产业促进办”为切口,当好企业“店小二”
设立安亭镇产业促进办公室,全面落实大统筹、大招商理念,加快淘汰劣势企业,加大资源收储力度,积极对接并协调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落地、投资运营、增资扩产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科世达华阳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是汽车制造核心供应商,因承接新能源汽车部件制造相关项目,需增资扩产。但由于其规划的地块位于“198”减量化区域,且触及基本农田“红线”,面临无土地和厂房资源可用的困境。为此,市区镇三级联动,通过“代建租赁”形式,为其后续发展提供用地或厂房,问题终获解决,计划在8月底开工建设。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乘用车、商务车及其他细分市场的电子与技术供应商,因扩大生产需新建总建筑面积8300㎡的立体仓库,但由于其所在场地属于划拨用地,不能扩建,其发展受到束缚。最终在区、镇相关部门联动协调下,5月份获批以出让形式解决扩建难题。
以“汽车未来”特色小镇为抓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汽车未来”特色国家小镇总体目标为:成为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国际化社区综合配套设施一流,创新创业人才、高端外籍人士的理想居住地等。为此要充分研究相关政策和要求,做好相关规划编制调整,厘清思路,合理布局,在满足宜业宜居要求的同时,兼顾产业链延伸、产业升级换代等需求,充分利用打造国家特色小镇的各种优惠政策,在资金支持、人才引进、项目落地等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扩大汽车产业“朋友圈”
在加大劣势企业淘汰力度的同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势,统筹安亭周边地区的汽车产业资源,打造以安亭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青浦、虹桥、昆山、苏州、太仓等地)、一小时经济圈(松江、常熟、张家港、无锡、嘉兴等地),不断扩大汽车产业“朋友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在汽车领域的协同合作。
今年3月,安亭与花桥签署“双城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充分利用花桥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优势以及充足的产业空间资源等,积极寻求产业的分工协作,探讨建立产业园合作开发建设,打造国道312(曹安公路)科技创新创业走廊等,实现两地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以“环同济创智城”为载体,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
主动承接同济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创新为主线、以创业为依托、以智慧为源泉、以智能为方向、以产城融合为落脚点,加快建设环同济创智城。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工业4.0)、现代汽车服务业、新兴文创及信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让环同济创智城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今年2月,本市首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在“环同济创智城”内揭牌,该产业园聚焦氢能产业发展,将引入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氢能产业配套企业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燃动力已入驻该园区。
以大项目、重点园区为依托,扩大新型产业集聚效应
全力推进上汽大众meb等项目建设,以整车带动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加快汽车智能化、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发挥上燃动力等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充分发挥汽车创新港、同济科技园优势,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装备与核心软件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内涵式发展,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建设,积极问鼎产业高端科技。
6月底,集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金融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落户环同济创智城,预计三年将形成20万辆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