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集装箱设备交接单7月起全面实行电子化
2018-6-28 10:57:27发布89次查看
摄影:朱泉春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6月28日报道:上海口岸沿用近30年的集装箱设备交接单7月起将开始全面推行电子化。这不仅标志着这份纸质交接单据成为历史,也为集疏运体系降本增效,提升集装箱转运速度和物流操作便捷性、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使港航生态圈信息交互效率更高了,是航运中心建设里程碑式的改变,也为上海口岸营商环境的改善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韩强介绍,去年7月,在上海口岸办牵头组织下,上港集团负责落实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ir)电子化公共平台项目的基础设计开发及推进工作,已完成业务标准化、标准接口开发和基础传输平台搭建,实现所有业务实体信息接入和共享的全流程操作。平台涉及业务主要有“空箱调运”、“进口提重还空”及“出口提空送重”等。今年3月20日,项目的运营主体单位上海上港陆上运输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港陆服)联合美森轮船对eir平台进行了实测,成功完成了首单eir电子化作业,5月15日平台正式大规模上线试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平台已具备的便捷功能有:船公司批量更改提还箱点、eir信息导入、放箱代理eir批量派发、车队eir批量接单、车队大票提箱等。“现在车队调度只需在平台先接单,后派车,就可完成eir派发到司机app的任务,基本实现了方便快捷的目标。”韩强说。
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是指进出港区和场站时,用箱人、运箱人与管箱人或其代理人之间交接集装箱的凭证。自上世纪90年代初使用以来,eir在规范集装箱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纸质单证模式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单证交接环节多、涉及面广;单证交接繁琐耗时;信息不透明造成用箱紧张等现象已成为影响口岸物流效率和成本的重要因素。
承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港口物流公司,公司总经理李电红说:“以前,从单证签发到转交至集卡司机,一般经过四次分拣后才能用快递寄到取单点,平均需6-8小时。另外,每套单证印制成本约3元、打单成本约5元和寄送费用约20元,每年公司需支付费用高达4500万元。现在有了eir平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eir电子化,是企业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口岸提效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韩强表示,eir电子化,明显压缩口岸作业时间,对提升上海跨境贸易在全球排名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以进口为例,目前“货物抵港到企业申请提箱”时间为4.5天,可以压缩半天到1天。企业不再“跑路”,不再需要到窗口现场办理放箱手续,放箱公司或车队与集卡司机之间可以7×24小时传递电子单证。降低口岸物流成本。对集卡车辆而言,减少同等运距业务的时间,提高准点率;对港区和堆场而言,避免了集中作业,有效提升堆场运营效率;对船公司及放箱代理企业而言,每年直接降低单证印制成本和寄送费用4亿元以上;对社会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道路拥堵状况,促进打造智慧口岸和低碳环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