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值废品回收如今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的热情参与,废纸板、塑料瓶等废旧物品从以前的无人问津变成了现在市民手中的“香饽饽”,覆盖我区各街镇的再生资源服务网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交投回收,价格公道而又方便实惠。作为本市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融合”的3个试点区之一,近年来,我区环卫部门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形成了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两网融合”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目前全区共有“两网融合”服务点223个。“两网融合”方便了居民分类投放、出售废品垃圾,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得以合理分流、处置和再生利用,最终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交投点全覆盖居民受益
周二上午9时刚过,方松街道昌鑫花园小区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居民,这里是每周一次定时定点进行废品回收的小区再生资源交投点,居民将家中的塑料瓶等废旧物资拿到交投点,工作人员称重后按当日价格回收,如果居民不方便到交投点,工作人员还可以上门回收。“目前方松街道60多个小区都设立了交投点,大的小区一次能回收3吨左
右的废旧物品,一般的小区也有1吨左右。”交投点工作人员蒋辉辉说。
“以前废品只能等着那些‘摇铃铛’的回收人员来收,时间不固定不说,回收称重常常缺斤少两的。现在小区里有了固定的废品回收点,对居民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而且价格也很公道。”居民陈老伯说。因为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回收,渐渐的,昌鑫花园的居民也将这里变成了每周一次的“茶话会”地点。居民们在这里闲聊着家常,增进了邻里感情。“小区居民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有些退休居民还会在现场帮我们分类整理。”工作人员说。除了居民们每周一次的交投外,小区里的“僵尸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由于回收价格极低,回收地点又很少,许多小区里的“僵尸”自行车长期得不到处置,闲置在一边,既占用了公共空间,又影响了小区环境。在征求居民意见后,交投点工作人员负责定期处理废弃自行车和楼道堆积物,所得款项用于小区的公共设施维护。
从2014年起,针对废品回收市场的日渐萎缩,区环卫中心培育了由环卫服务公司和社会民营企业共同组建的上海净通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回收员队伍准入机制。经物业推荐、居委会认可、公司筛选,保留居民认可的废品收购人员,与他们签订加盟协议。“我们的回收队伍都是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衡器、统一服装、统一服务规范的,所有的行业服务信息也都是公开透明的。”区环卫中心负责人说。小区拾荒人员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直接为市民提供规范、便捷服务的废品收购队伍。
交投点中转站统筹布局
早晨7时许,位于乐都路519弄的岳阳街道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里人头攒动。三轮车上堆满了硬纸箱和塑料瓶,老旧手推婴儿车上叠放着层层纸板……趁着太阳还不晒,岳阳街道及附近其他街镇的居民带着大小包裹在中转站门前排起了长队,等待中转站开门。“硬板纸8斤,17.2元。”8时刚过,结账和记录台账的回收员就开始忙着交易。另一边的称重区同样热闹,前来交投的居民排队将可回收物分类称重,中转站俨然成了小型垃圾交易市场。“交投站和中转站主要回收低价值的可回收物,黄板纸和塑料瓶的交投量比较大,我们这儿黄板纸的回收价是每公斤2.15元,塑料可乐瓶的回收价是每公斤2.6元,高于市场价。”回收员说。
上海净通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部部长侯天赐告诉记者,岳阳街道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占地约2000平方米,是松江城区内唯一一处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去年5月,中转站投入使用,高峰期日回收量可达9吨。随着回收量的不断增加,岳阳街道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内标有全区统一标识的垃圾清运车也往来频繁。“车满即走,清运车把垃圾清运至区级资源回收物流中心,随后交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环保企业处置。”侯天赐说。记者从岳阳街道了解到,街道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投入使用后,辖区内25个小区定时定点垃圾回收工作全面铺开,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人员分为两组,每日进小区回收,可回收垃圾日收日清,日回收量约为3吨。“这样既方便了居民就近交投,又减轻了中转站回收工作的压力。”岳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区所有街镇均设有公共交投站和分拣转运站。以“统一收集、集中堆放、分类处置”为原则,依据街镇不同特点,采用培育主体收编流动回收人员、扶持乡镇集体企业回收、建立村级分拣场所等不同方式,统筹环卫设施资源,全区共有交投站30个、转运站13个。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从交投点到中转站,回收来的废品最终去了何处?位于三新路的区级资源回收物流中心,就是所有废品回收分拣、打包和储存的一站式场所。记者在现场看到,交投站从市民手中回收来的废品运送到这里后,由工作人员进一步分拣和打包。每个街镇交投站回“收的物品将集中运至中转站,再由中转站运至资源回收物流中心,进行规范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回收物流中心负责人说。
2015年,我区投资760万元建成首座区级资源回收物流中心。借助环卫体系的保障托底,我区建立了“小区回收点—镇级交投中转站—区级资源仓储中心”的三级物流体系,形成了“居民自主交投、街镇属地收集、环卫运输托底、区级统一计量、企业规模销售、市场规范处置”的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格局。“废纸、废铁、废玻璃价值低,回收市场混乱,这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给垃圾终端处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现在政府来托底,由环卫服务公司和社会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回收队伍,有了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目前我区每天再生资源回收量达170吨。”区环卫中心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