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
2018-6-28 12:59:49发布93次查看
据虹口区消息:曲阳路街道根据《虹口区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实现“一网通办”的关键环节以及当前政务服务的“堵点”“痛点”,坚持需求导向,着眼居民视角,努力推进工作。
一、以“一网通办”为准绳,强化系统升级
中心受理系统升级为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3.0后,涉及的174项服务项目都可办理,依托3.0系统实现统一入口、一次认证,实现数据交换,街道内部实现“一网通办”。
此外,曲阳路街道还不断探索“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社会救助相关人员的信息采集和使用,做到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服务全渠道。通过闭环开放式的系统平台,将“特殊人群”救助信息系统构架在街道内网的数据库,既保障了人员信息的安全性,又解决了民政救助只能专网使用的技术壁垒。简洁实用性的数据平台,突出救助工作的实用性,涵盖了人员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享受政策信息、救助信息、来访信息等。通过每月民政干部例会和走访抽查,建立数据维护的跟踪反馈机制,基本能做到实时动态管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社区救助大数据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应保进保”,而且避免了重复补助,整合各条线部门碎片化、条线化的服务事项受理功能,有效实现了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机会均等。
二、以“一窗受理”为抓手,深化管理机制
曲阳路街道社区服务受理服务中心自2011年就开始推行一口受理业务。根据智慧政府的目标,更是加速推进窗口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采用“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一是优化办事流程。通过推行“一口受理、全科服务”,强化前后台有序衔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事时间。成为居民身边的“一门、一口、一网”式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站点,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腿,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的目标任务。二是拓展业务范围。现中心共有部门业务12类,服务项目174项,其中“一口受理”项目154项,涉及“劳动保障、民政救助、医疗保险、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粮食、工会、老龄、残联、双拥”等多领域群众关注和需求的社区事务。三是落实“全市通办”。中心为顺利迎接“全市通办”业务,增加硬件设施、升级软件设施,并在各业务条线的指导配合下,安排前台一口受理员工进行了近20次业务培训和系统操作培训,组织“全市通办”模拟演练4次。
三、以“延伸服务”为目标,提升智能体系
曲阳路街道始终贯彻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发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在社区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通过严格落实信息平台、延伸服务载体,实现数据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
在辖区4个市民驿站内,增设智能服务一体机,为居民提供预约办事、业务查询、查看中心现场情况等事前服务;查看受理业务流程、业务空表打印、样表查询、现场人流量查询、全市所有受理中心简介等事中业务;业务评价等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社区资源配置优势,整合行政资源和撬动社会资源相结合,以市民驿站建设为载体,将受理中心的一些工作予以自助服务形式推广,推动社区服务设施网点化、服务资源集约化、服务方式智能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强生活家园获得感。
下一步,街道将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一步实现“一网通办”,努力打造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第一,加快延伸业务办理的半径。由于社区办理的事项种类不断增多,业务要求精准度提高,受理中心的业务受理量不断增加。街道梳理了167项的管理服务项目清单部署延伸到各个市民驿站,“全市通办”业务均可咨询,46项业务可以直接办理,14项业务可委托代办。充分发挥驿站“服务延长线、政务延伸点、自治平台面”的作用。此外,借助“全岗通2.0”的推行,将梳理受理中心的各项业务,下沉到居委进行政务咨询。
第二,提升政务线上服务的功能。对接市民云服务平台app,实现手机终端社区事务线上咨询、预约、查询等功能。努力打造“不见面办事、零距离服务”,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依托“品智曲阳”手机app,对接服务资源,发布服务信息,申请服务需求。小区门口安装的社区服务信息屏也可提供预约、咨询服务,建立了互助、互信、互惠的服务平台。
第三,强化主动服务企业的深度。街道主动出击,将创业就业政策送到园区、企业中去,建立园区创业就业服务联盟,主动征询园区和企业需求,深入园区内部、摸清企业需求、明确服务定位、有效整合资源、深化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实际问题。以大数据为依托,推出社区地图,标注各公共服务站点和各创业园区资源,方便园区和企业咨询办理业务,提升政府办事的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务辖区内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