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崇明区明珠小学挖掘本土资源 开展特色课程

2018-6-28 15:18:06发布103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跳竹竿舞、编四角篮、颂竹贴画……如此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对崇明区明珠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十分常见。
  近年来,明珠小学在“特色亮校”的办学目标引导下,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竹文化”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小小的竹子成了学校教育的素材。
  竹文化浸润校园
  走进明珠小学,竹韵飘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校园内随处可见挺拔青翠的竹子,竹园边有着满怀乡土特色的竹编围栏、竹椅竹凳。楼道里设置了古朴典雅的“玩竹、尝竹、廉竹”等文化长廊,走廊里还挂上了各种写竹画竹的诗文书画。
  不仅如此,学校体育器材室里有很多师生利用竹资源自制的体育游戏运动器材,每间教室门口挂的班牌,是一块块竹刻,各个班级还精心开辟竹文化专栏,描绘竹文化墙报。
  “竹文化不光要外塑于校园环境之中,更要深入师生的内心深处。”明珠小学校长季静莉说,经过一番摸索,学校将竹的精神内涵融入教学之中,开发了校本课程《竹韵》,以竹与自然、竹与人类、竹与文化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认竹识竹、画竹刻竹、品竹写竹等系列活动,领略竹子的品质和风韵,学习竹子精神,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学校为何对竹子情有独钟?“我们地处崇明生态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学校四周及学生居住地区又是翠竹丛生,客观存在的良好环境,为挖掘竹文化教育资源,实施竹文化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季静莉说,离学校不远的芦家埭区域,原先是一个颇有名气的竹编村,很多孩子的父辈和祖辈大多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少家庭还保留着竹编的工艺活,这也使得开设《竹韵》课程有了坚实的基础。
  人人都会跳竹竿舞
  根据校本课程《竹韵》,明珠小学创编了一项融合了舞蹈与健美操的阳光体育特色课程——竹竿舞,它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健身功能。
  “分、合,分、合,敲竿要有节奏。”“跟着节奏,手也摆起来。”每周的竹竿舞教学,是孩子们的“练兵场”。课堂中,伴随着欢快的丝竹音乐,一组组学生在竹竿间翩翩起舞,竹竿随着孩子们的跳跃,时而开,时而收。
  学校还把竹竿舞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竹韵”为主题的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展示风采。
  10岁的蕾蕾是明珠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看起来有些文静的小女孩却是竹竿舞的“发烧友”。“刚学竹竿舞时,感觉特别新奇。”蕾蕾说,当音乐声从广播里响起时,手、脚就不由自主动了起来。虽然跳竹竿舞有些累,但几个学期下来,原本身体有些单薄的她,经过锻炼,学习精力更充沛了。
  在明珠小学,像蕾蕾这样爱上竹竿舞的学生很多。“学生兴趣之高,开展效果之好,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季静莉说。
  令人可喜的是,明珠小学竹竿舞团队曾代表崇明参加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体育健身特色项目创意大赛,并获一等奖。韩国济州教育代表团的专家们来了,上海星尚频道的主持人来了,爸爸妈妈们来了,看到健康活力的孩子撑着竹竿,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爷爷奶奶夸“心灵手巧”
  作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传习基地,学校竹文化渗透进教学活动方方面面。
  美术课上,识竹、画竹、品竹,增加学生对竹子的认识,提升他们的美术修养;语文课上,诵读名家有关竹子的诗词,挖掘背后的文化深意;品德学科中,赞竹、学竹,鼓励学生做具有竹子品格的人。
  学校还开展了竹文化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报制作、网页制作、主题教育、拓展课程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在竹编社团活动室里,记者看到,由老师和同学们制作的竹编制品分类陈列,有制作精美的竹编文字和竹编图画等作品,也有编制精巧的崇明四角篮、筲箕等。
  为传承崇明竹编文化,学校有专门的竹韵课教师外,还请来竹编技艺传承人黄达明指导竹编社团活动。
  孩子们高兴地告诉记者:“在黄爷爷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打底、折角、内折、外折,可以独立编织崇明特有的四角篮了。我们回到家兴奋地告诉爷爷奶奶,他们直夸我们‘心灵手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