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正在进行中,【书记手记】请到的是长宁区新泾镇党委书记——卞晓清。
卞晓清(右三)实地调研同一屋檐下画好服务群众这个圆
新泾镇党委书记——卞晓清
新泾镇位于长宁区西部,设33个居委会,居民57075户,户籍人口94259人。有教育机构18家,医疗卫生机构33家,体育健身场所85个。新泾镇外部形态的最大变化,莫过于乡村变社区,短短20年间,120个自然小区组成的33个居民区,拔地而起。在这些混合型小区里,居民们能否异口同声地说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新泾镇党委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隐形的碰撞,交织的矛盾
一、“老农民们”保留的农村习俗使得他们对应该担负的社区管理义务较为敏感,由此产生的物业管理等问题,在纯农民动迁小区、混合型小区中更为突出和激烈。
二、几乎每一个小区都绕不开历史遗留问题,比如早期商品房的电梯维修经费有困难、售后公房小区房屋屋顶漏水、农民动迁小区活动室配套面积不够等等。
三、新泾镇的城市化跨度长达40年,第一批和最近一批撤制村队后农民分配所得差距很大。因城市化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带来的收入分配之间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发展的不均衡性,这是当前镇党委政府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之一。
四、售后公房小区、农民动迁房小区的居民以及城市居民对社区的要求和期望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社区布局之间,因小区类别不同、人群不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不平衡的,这也是新泾镇党委政府所必须面对的工作需求。
凡此种种矛盾与差异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如何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根红线贯穿社区治理始终,从而化阻力为助力,是新泾镇进入城市化冲刺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需求绘共识用共识暖人心
天山星城居民区是典型的农民动迁房和商品房混合型小区,农民动迁房和商品房各占一半。小区北面缤谷广场落成后,有些居民们为了走近路,踩踏穿越小区绿地。而有些居民们入住后,认为必须制止该不文明行为。
居民区党总支通过亭文化联盟理事会,请来动迁房和商品房双方代表协商,最终通过“四位一体”会议落实了解决方案,在被破坏的绿地铺上石板变成道路,命名为“同心路”。
在五个月的调研过程中,对于新泾镇这个超大型的混合型社区党委政府有三个解题点:
第一个点: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优势是核心。
天山新苑小区的电梯存在严重老化的问题,双流居民区党总支带领自治团队骨干,最终落实了小区13部电梯的维修。这其中,选维修单位、定研究方案、筹措资金,起示范作用的都是党员,就连最后的1000元资金缺口,也由党员骨干主动承担。
第二个点:对接需求,推行分类施策是根本。
新泾北苑小区是纯农民动迁房小区,居民区党支部牢牢把握本地居民“同村同根”的实际,以群众动员群众的方法,最终以85户天井违章全部自封门的整改形式落实了自拆率100%的目标。
第三个点:居民自治,展现活动融洽是关键。
绿八居民区党支部打造“七彩同心树”品牌,开展了“党徽印余晖助老踏青行”、“乐伯”摄影沙龙、“乐智轩”暑托班等系列活动,将老年、青少年群体聚合起来,形成较好的凝聚力,群众感受度高。
从混合到融合,共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转化到同化,人心的凝聚,首先是价值的认同。
渐次消除人与人之间物理上的围墙、心里上的隔阂,建立起共同的行为准则,居民意识的树立是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需求是圆心、服务是半径、共识是周长。路漫漫其修远兮,画好服务群众这个圆,新泾镇党委政府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