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试运营首日秩序井然

2018-6-27 16:20:22发布111次查看

图为市民参观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昨天上午9时,上海文化新地标——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试运营,对外开放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朵云书院等十余个场馆。一大早,记者在广富林文化遗址朱雀门口看到,7个售票窗口前已排起了小长队,不少游客提前一个小时冒酷暑前来,其中大多是从市区赶来的。
9时一过,三两结队的市民游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分为两排有序地通过检票口,入园秩序井然。记者看到,不少入园游客在诸多文化景点前驻足凝望和沉思,在这块揽尽上海数千年历史的土地上开启“寻根”之旅。
诸多文化景点令人称奇
“早就想来广富林文化遗址看看,听说今天开园,我们担心来晚了人多,所以起了个大早就赶过来了。”早上8时30分,来自闵行区的曹阿姨一边忙着自拍,一边兴奋地说,“光是在景区门口看到的景色就已经很美了,有种很古老的感觉。”
入园后来到中轴线的尽头,有一处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中间竖立着一根象征先人编织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从广富林遗址发掘出来的代表性遗物。“用骨针作为广富林文化遗址室外展区的地标,既代表了广富林遗址时光的久远,也象征了广富林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并提示参观者已经到了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的边缘。”园内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道。
园内诸多文化景点让不少游客连连称奇。“馆内栩栩如生的老上海人物、沿街商铺、小吃等,让我感到时光仿佛真的倒流了。”在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出口,一些刚体验过“时空隧道”的市民纷纷回忆起了童年时光。“在里面走了一圈,我看到了上海深厚的文化底蕴,这让我觉得自豪又感动。”来自车墩镇的游客张先生感慨地说。
各展馆内的珍品也让游客们啧啧称奇。昨天开业的朵云书院里展出了众多古籍善本,还有良渚文化黑陶鱼鳍三足鼎、夏朝时期白陶印纹龟等诸多珍品。“黑到发亮的是黑陶,总有游客误认为是青铜器,这也体现了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的高超。”书院工作人员指着一只龙山蛋壳黑陶杯向游客介绍说。
临近中午,气温逐步上升,走几步便一身汗,但游客们热情不减,到处都能见到游客拍照的身影,各路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咔咔不停。“太美了,广富林文化遗址真是名不虚传。”从闵行区赶来的徐阿姨和胡阿姨,早上6时就出发,倒了4辆车赶到这里。徐阿姨举着手机赞叹不已:“太值了,进园以后完全被迷住了。这里真的是太美了,我们是一路拍照过来的。小区里好多姐妹看到我分享的美景,都吵着说要来呢。”“我把广富林文化遗址的美照分享到亲戚群里,现在山东济南老家的亲友们都嚷嚷着要组团来这儿看看。”胡阿姨接嘴说。
游园秩序井然交通便利
试运营首日,售票游园秩序井然。丰富多样的公交出行方式和便利的停车系统赢得了许多游客“点赞”。
广富林文化遗址采取线上、线下购票方式,每人每日限购5张门票,加之园内许多建筑都采用“地面+水下”立体结构,空间设计可谓达到极致。同时,游园路线选择多,景点分布均匀,客观上也起到了分流作用,因此园区内的道路、展馆仍显得比较宽敞,并没有出现先前预料中“人满为患”的现象。昨天,最热闹的景点——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逆时针进、顺时针出,入口和出口合理错开,避免了人流的对冲。
龙源路是通往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南北向要道,为应对试运营后可能带来的巨大车流量,原先双向二车道已在压力测试期间拓展为双向四车道。由此,龙源路的通行效率和蓄车能力增加了一倍,有效缓解拥堵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系数。
记者从区公安分局了解到,周边道路已增配了多套电子警察,用于抓拍车辆违停。有了高科技设备的辅助,加上传统指示牌引导、人工指挥疏导,缓解了车辆滞行的现象,使周边道路更加畅通、安全。
停车是否方便向来是自驾游客考虑的主要问题,仅800个车位的湖底停车库怎样满足大量停车需求?为此,相关部门将附近广富林郊野公园的若干个停车场纳为备用停车区,双休日、节假日在银泽南路、银龙路开辟临时停车区域,方便游客临时停车。此外,公安部门还制作了停车引导指示牌,并配备足够的警力,在外围即对车流进行引导、分流,确保自驾游客都有地方停车。
记者留意到,湖底车库内增配了停车引导系统,只需刷一下停车卡,便能立刻定位到车辆,为游客带来了便利。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