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据进行决策已被列入了未来影响人类发展的23项技术变革之一,如何让“数据开口说话”为社会服务,已然成为公众热议的的话题。
当看似冰冷的数字遇上温暖的大调研,这种新技术下的新调研将会产生怎样意想不到的效应呢?
为了能准确贴合青年需求,更好地为共青团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团区委与上海移动公司合作,依托上海移动大数据资源,通过跟踪人流、物流、信息流,对普陀区青年人口进行解读。
普陀青年总体情况
2018 年 3 月,普陀区 18-40 岁年龄段青年总数约 47.97万人。
其中以 29-35 岁青年为主,占比近半,28 岁以下及 36 岁以上青年人口基本持平。
从性别来看,普陀区男女比例基本均衡,男性略多,占比 54.5%,女性占比 45.5%。男女比例在各年龄阶段一致,均为 1.2:1 。
普陀青年居住分布情况
在普陀区居住的青年总数约 26万人,10 个街镇中,桃浦镇青年人数占比最高,约为四分之一,达 6.5 万人;长寿路街道和石泉路街道次之,分别占比 14%和 11%;长风新村街道居住青年人数最少,占比不足 2%。然而,从居住密度(人数/区域面积)来看,各街镇青年人口居住密度基本持平。
普陀区青年人口居住密度热力图
人口的分布与城市功能的扩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息息相关,对整个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调整有着重大影响。
而青年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子,青年人口分布的大数据为后期的大调研指明了方向,在了解和调整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资源配置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普陀青年工作分布情况
普陀区约有 20.21万工作青年,主要年龄段集中在 29-35岁,占比达 42.6%,人数约为8.60万人;36-40岁和18-28 岁年龄段次之,分别占比 30.7%和 26.7%。
从各街镇分布情况来看,长寿路街道工作青年人数最多,占比 23%,密度也最为集中;桃浦镇人数次之,但密度较低;曹杨新村街道的人数和密度均位于前列;长征镇工作人数居中但密度较高。
普陀区青年工作人口分布热力图
青年通勤流动情况
普陀青年跨区工作人数:大数据分析显示,普陀在职青年中,近一半人选择跨区通勤,主要前往嘉定区(占比 10.7%)和宝山区(占比 9.8%)。
外区青年来普陀工作情况: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普陀区也吸引了大批外区青年来此工作,全市除普陀外的15个区中,来普陀工作的青年人数共 15 万,以静安区(2.7 万)、浦东新区(1.8 万)、长宁区(1.6 万)为主。
普陀青年功能区分布情况
通过对普陀 4 个功能区及 12 栋“亿元楼”的青年工作情况进行分析,4 个功能区的工作青年总人数 7.75万人,占比 39%,12 栋“亿元楼”的工作青年总人数1.45万人,占比7.19%。
四大功能区具体情况:四大功能区中,59.42%的工作青年来自外区,主要来自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闵行区。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的青年工作者最多。
亿元楼具体情况:12幢亿元楼中,74.35%的青年工作者来自外区,其中长风国际大厦的外区青年工作者更是高达 94.49%。月星环球港的青年工作者人数最多。
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离,产生了城市的许多独特现象,因此了解各功能区人口分布情况,才能更科学的判断各区域的功能。
青年工作分布情况的大数据,为在大调研中有效提升青年就业环境,调整和改善交通、住房资源等提供了依据。
普陀青年的互联网偏好分析
手机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工作、社交、娱乐,都难以离开手机上的各类app应用。从青年手机上各类应用的渗透率(应用下载数量/青年总人数),可以一探青年的生活方式。
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下载人数提取排名前十的应用类型,分析发现普陀青年下载使用最多的 10 种应用类型分别为即时通讯、电商、生活服务、地图导航、社交、门户网站、影视、浏览器、工具和应用商店。
对于青年而言,手机是主要的沟通和社交工具。即时通讯类app——微信和 qq 的渗透率都接近90%,qq 空间渗透率也达到了 80%,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的渗透率超过了 70%。
互联网的普及,在生活方式上对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影响最深的是购物方式,据统计,电商类app中,淘宝的渗透率达89%、天猫84%、京东71%,团购类app中,美团和百度糯米的渗透率则分别为72%和49%。与此同时,支付宝的渗透率高达84%,美食快餐类app中,饿了么渗透率达48%。
app的渗透率从侧面体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反映了其在衣食住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对app渗透率的大数据分析,在今后的大调研中,能够从细微之处更好地发现、解决和改善青年人在生活、情感、文化体验等方面的需求。
如果能将大调研与大数据有效结合在一起,推动其与实体经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就可以畅享数字红利,通过数字看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