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她在外滩打造了一座自己的玻璃花园

2018-6-27 9:36:01发布87次查看
  “花园”,这个司空见惯的词儿,很少有人会去想“花园”是什么意思。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兼有私密性和公共性的特点。”艺术家林天苗却用一个大型装置给出了自己对于花园的理解。这个为上海外滩美术馆量身定做的装置作品就叫做《我的花园》。
在《我的花园》这件作品中,巨大的玻璃管从带有液体泵的“花盆”中“生长”出来,色彩艳丽的绿色液体从玻璃管底部涌出,不断喷溅或者形成漩涡,与艳丽的粉红色地毯一同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既像一盆盆巨大的仙人掌构成的花园,又像一处处咕咕作响的喷泉构成的花园。为了设计和制作这个项目,林天苗和她的团队绘制的手稿、图纸就有几千张。
“我到哪里都喜欢看花园,每一个文化和环境都有花园存在。我觉得真正的财富和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通过花园体现出它的精髓。花园既是立体的,又是人造的,它们在中国的历史和其他文化的历史中早已存在,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自己的花园。”林天苗说:“每一个经济层面、文化层面对于花园的理解和造假是不同的。而这是我的花园,表达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玻璃管的外壁,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名词,它们其实对应的是同一种植物。这种四种名词分别是植物名称的拉丁文,植物名称的中文名,植物名的俗称,比如“红运当头”、“碰碰香”等以及对应的英文解释。这些俗称大多代表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乃至性爱的表达,“它们代表了在社会与日常语境中人们在植物身上投射的幽默、庸俗和’务实’的功能、欲望和焦虑。花园不仅仅是一个景观,它也是容纳人身体存在和释放、寻找自我的现场。”
这并不是林天苗第一次使用俗语。如果大家对于龙美术馆的女性主题特展《她们》还记忆犹新的话,一定会对那块巨大的地毯印象深刻。那是林天苗创作于2014年的大型装置作品《凸起的纹样》,用多种红色的羊毛在地毯上绣出了“黄脸婆”“太妹”“依存女”“祸水”等加诸于女性的标签词汇。这是她对于自身长期被标记的“女性”艺术家身份的思考、反应和解决。
时隔2年之后,林天苗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林天苗:体·统》中,以《我的花园》为代表的新作, 女性标签不见了,玻璃成为主视觉。本展览的策展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三星资深策展人、全球高级顾问亚历山德拉·孟璐表示:“这次在外滩美术馆的个展里面有三件新作,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会知道这些作品会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一切都是未知数。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外滩美术馆和艺术家是委约创作的方式和联合制作,所以这次个展和其他个展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种新事物。”
除了 《我的花园》,在二楼、三楼分别展示了她最新创作的两件作品《反应》和《暖流》。同样是玻璃管中流动着液体,前者是观众通过感应器用脉搏启动装置,于是看到了蓝色液体滴落的节奏正是脉搏跳动的节奏,脚下震动的节奏亦是脉搏跳动的节奏——内在的身体系统运作“折射”为外在的、可以观看和感知的对象。后者《暖流》则是粉色的液体随着复杂的玻璃器皿的旋转不断流动,这些玻璃器皿的造型来自于实验室使用的研究工具。
之前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林天苗一贯使用的媒介包括针、棉、线、丝、布等,具有女性生活痕迹和符号——在这次展览中每层楼面新作相对应的旧作《白日梦》、《嗨!》和《失与得》中就可见一斑。而三件新作正是艺术家对于材质、创作方法及视觉语言的转换进行的挑战和突破,正如她自己所言:“我是女的,但我不是女权主义者,如果只从这些方面来探讨我的作品,可能会将我推向角落,有所局限。”不过,如果以为林天苗只是将玻璃作为新的创作媒介,那又错了。
“我更多关注的是液体。”林天苗说:“不同液体有不同的粘度,如何准确地在玻璃里控制和体现液体,是比玻璃更吸引我的事。表现液体时,想法要特别干净,也要和制作团队反复验证。”在不同的玻璃器皿中流动着不同颜色的液体:蓝色、粉色、绿色……对此,林天苗表示:“颜色具有很强的人工属性,它的应用与心理、性别、社会、文化和时尚都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过去的棉线、布,还是今天的玻璃器皿,它们的共性就在于“易碎”和“危险”。林天苗表示未来还将尝试其他易碎的材质进行创作。在这里,旧作《失与得》恰恰更体现出林天苗在艺术创作材质媒介和视觉语言上的转换。作品由 120 多件现成小雕塑组成,使用的材料包括两种:骨骼和工具——每件物品都由人类或动物骨骼复制品与看似陈旧的工具相组合。当骨骼与工具嫁接后,工具不再能称之为工具——那么,工具原有的社会属性还存在吗,这或许是艺术家抛给观众的问题。 林天苗对于材料的巧妙介入让人看到了身体与工具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性:工具为身体所使用,抑或工具延展了我们的身体;工具始终与身体密不可分,但同时身体本身又是 一种工具。
在这组作品中什么才是易碎和危险的呢?也许是那些看起来苍白的骨骼是易碎的,危险则来自于工具吧。工具成为骨骼的延伸,骨骼亦是工具的一部分,正如源自人体系统的展览名为“体·统”。顾问策展人亚历山德拉·孟璐所表示:“在林天苗所涉足的所有工作中,人体是她的中心关注点,身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成为其思考和实验的内容,并贯穿于整个展览中。”
林天苗视整个展览为一个特定场域的项目,展开四部分概念的探究:“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公共意识”、“终极意识”,概念与楼层相呼应,依次从美术馆二楼展厅纵向延伸到六楼,为观者带来一场心理和感官上的“意识”之旅。她说:“我就想让你们去体验,分享我用身体去做的艺术,希望观众用心灵, 用肢体去体验。”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