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和时间赛跑,半小时完成4个抢修
东方网6月27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骄阳似火!昨日,申城发布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志着最高气温将升至37℃。中午,正是需要避暑降温的时刻,不少一线职工却奔走在烈日之下。他们的艰辛付出,为的是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和百姓的正常生活。
劳动报记者跟随一组电力抢修职工,零距离感受这场“烤验”的滋味。为了能够更快恢复供电,他们在炙热中与时间赛跑。一天下来,汗水频频打湿工服,甚至两套服装要轮流在电扇前吹干才能保证更换。
高温下的他们,是申城“最可爱的人”。
15分钟内必须到达
“叮咚,你有一张维修工单!”彭光勇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中的掌机,连忙喊上同组另一名队友张贵东,“赶紧出发,又有报修了。”
这时正是中午11时,一个上午,彭光勇和张贵东已经完成了7户居民家的用电抢修。伴随着气温升高,维修量还在迅速上升。
他们两人所在的位置,是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设在黄浦区豫园附近的一个重要抢修驻点。驻点负责人胡佳磊告诉记者,该驻点负责的区域有7万户左右居民,不少是老城厢石库门住户,里弄房多、设备老旧化严重,带来的电力隐患随之增大,每天的维修工单都在20单以上。遇上高温天,电力负荷需求加大,数字还要增加。
“我们24小时待命,15分钟内必须到达居民家中。”胡佳磊告诉记者,这是电力维修的服务承诺,哪怕天再热,人再累,“咬着牙也得做到。”
那边,彭光勇已经和张贵东骑上电瓶车出发了。“老城厢地区,路况复杂,道路狭小,抢修车根本开不进去。”彭光勇一边开一边说,“还是电瓶车方便,加上我们脑子里有‘活地图’,抄近路也更容易点。”
10分钟不到,两人赶到了梅家街124弄的报修居民家,市民余友德正在焦急地翘首以盼,“就烧个饭,结果电就没了。”
小彭上前一边安慰,一边麻利地拿出工具,三下五除二,故障就解除了,“保险丝熔断了,没什么大问题。”尽管如此,彭光勇还是仔细检查了下线路,生怕存在其它隐患,“既然来一次,就把活干得周到点。”
要与时间来赛跑
回到驻点,乘着空隙,两人赶紧去吃午饭———一人一碗馄饨。“我们吃饭可没点,有空就得抓紧吃,要不然高峰来了,晚上吃午饭也不稀奇。”张贵东告诉记者,抢修就是和时间赛跑,早一点解决问题,就能让居民被打乱的生活早些恢复。
正说着话,工单接二连三传了进来。两人赶紧放下碗奔了出去,记者跟着上了车,结果被滚热的车垫烫得“龇牙咧嘴”。
“没办法,一上午晒下来,冰垫也化了。”张贵东开玩笑地说道,“这种天在外面抢修,风是热的、坐垫是热的、脚下的路也是热的,整个是在免费蒸桑拿。所以啊,我们这些维修工没一个胖子。”
半小时不到,两人从梅家街、学院路到光启南路,再绕到黄家阙路,整整完成了四个工单的抢修任务。没有一刻休息时间,有居民留他们喝口水,也让两人笑着拒绝了。
“高温天里任务量大,基本连轴转。在这里休息一分钟,那边就要多等一分钟。”彭光勇说道,“将心比心,宁愿自己辛苦些,早点到,报修居民就能早用上电,吹上电扇、空调。”
工服湿透电扇吹
再次回到休息室,汗水已经打湿了彭光勇和张贵东的后背,呈现出“渐变色”的效果。 “为什么不穿短袖?”记者有些疑惑。抢修工们可谓“全副武装”———紫色工作服长袖长裤,还要戴着安全帽。这大热天的,岂不是“自讨苦吃”?
“这是工作要求。”张贵东说,为防工作中可能有的静电、电弧等带来危险,工作着装不能马虎。哪怕再闷热,也得安全第一。
好在,师傅们有了经验———更衣室里有另一套工装。换下的衣服,要不晒在外面,要不就是对着电扇猛吹。“就算这样,真要是忙起来,两套衣服轮流换都来不及。”彭光勇如此说道。
同样来不及的,还有他们的“座驾”。上午加中午,两人已经换了一块电瓶,尽管如此,再次出门时还是不得不借用其它同事的车辆。“一个维修组3、4个人,我们得预备6辆电瓶车。”胡佳磊告诉记者,虽然每次距离并不远,但架不住工单量大,“一人一部车根本不够用。”
据悉,今夏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可达3250-3300万千瓦左右,较2017年同比增长约0.98%。为了保证迎峰度夏,在应急保障方面,今夏国网上海电力在全市范围内网格化设置173个抢修驻点,平均抢修半径3.3公里,每日配备1600余人的专业抢修力量24小时待命。 彭光勇和张贵东,正是这1600人中的普通一员。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才保障了这个城市的人们得以悠然享受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