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出入境办服务送教上门 让外籍员工安居黄浦
2018-6-26 17:19:36发布88次查看
据黄浦消息:黄浦区集聚了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涉外企业,伴随着外商投资黄浦的热情日渐高涨,这些涉外企业的外籍员工在沪的工作、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今年以来,黄浦公安出入境办公室在开展大调研活动中,深入走访了本区涉外企业较为集中的新天地商圈160多家企业,了解到一些外籍员工对于我国刚出台的出入境新政不甚了解,看待新政的实施上也存在认识偏差。为此,黄浦公安出入境办加强了警企联动,采取“延伸服务、送教上门,构建网络、服务共享”的举措,让涉外企业的外籍员工在办理出入境等相关事项时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在走访过程中,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高管保罗(化名)向民警郁少华反映,由于他所属的企业在中国设立了跨国区域性总部,为了节省频繁更换人员带来的巨大成本,公司希望他能长期在中国工作,保罗因此迫切需要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可是民警小郁发现,保罗对于我国刚出台的出入境新政的了解相当片面。例如作为一名公司高管,商务出差在所难免,可对于新政中要求的在华每年累计停留六个月的要求,保罗似乎很难满足这个标准。而这一要求却是申请永久居留许可的必要条件。民警的一番耐心细致的政策讲解打消了保罗心中的疑虑,保罗根据民警推荐的方法,合理安排离华出差的时间间隔。通过这种灵活变通的做法,今年5月,保罗顺利拿到了在华永久居留证。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大调研、大走访”工作,黄浦公安出入境办民警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在本区有不少像保罗那样的外籍人士对出入境新政不甚了解,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与此同时,这些外籍人员在语言、就业、消费习惯上有着显著差异,也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社会福利上多做一些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出入境办积极与涉外企业人事主管沟通,在就业地服务上,出入境办专门召开了新天地商区160家涉外企业出入境政策宣讲会。重点将外籍就业人员申请永久居留证、五年期居留证件清单中各个条件逐一解读,并制作了多款应用化场景让企业按图索骥,使其更具实践意义。同时,还特地邀请了税务局的专家为企业解读了外籍员工发票抵扣起征税额和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关系。通过和税务部门的联合宣讲,减少了涉外企业受训的时间成本,真正做到了“只跑一次”。
在居住地服务上,根据本区外籍企业人员入住比例较高的特点,出入境办加强了新天地和延中境外人员服务站的建设力度,通过政府间跨部门合作,有效前移了公安工作窗口,将公安机关境外人员登记工作延伸到社区,提高本区居住外籍员工申报登记便利性和及时性,解决了他们因迟报临时住宿登记造成违反条例,继而影响申办长期工作居留许可的问题。同时,出入境办试点在两个服务站内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房管办,通过建立针对每位外籍员工的个性化社区服务档案,受理外籍员工生活上的各类诉求,提供生活咨询、子女入学咨询等各项服务,促进了就业外国人的社会融入,让外籍员工安居黄浦,舒心黄浦,更好地融入上海的建设和发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