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苏州河沿线引桥桥洞空间"设计方案大比拼 你最中意哪个

2018-6-25 17:18:17发布103次查看
  为了对苏州河沿线引桥桥洞进行更新,“苏州河沿线引桥桥洞空间”试点项目方案评审会评选了6个入围的设计方案。以凯旋路桥和古北路桥为设计对象的“糖苏河”被评为优胜方案,以凯旋路桥和古北路桥为设计对象的“城市脉动”、威宁路和凯旋路为设计对象的“全民舞台计划”被评为优秀方案。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案吧,哪一个是你最喜欢的呢?
苏州河沿线四座桥区位图
任务书简介
长宁区境内的苏州河上四座跨河桥梁分别是:威宁路桥、古北路桥、内环高架中山西路段以及凯旋路桥,是较为典型的引桥下桥洞空间,其中既有轨道高架设施、城市高架道路,也有景观桥。
从2017年开始,长宁区对苏州河沿线进行更新,这四座跨河桥梁是滨河慢行系统中的重要空间节点,涉及到景观提升、空间开放和功能多元等多方面。方案征集要求从四座桥中任选至少两座进行设计,既要包含对桥下空间的详细设计,也要对桥下空间的应用提出相应的策划。
四座桥的现状
先来看看优胜方案长啥样
54号糖苏河
设计对象:凯旋路桥和古北路桥
设计团队:saturday&sunday团队
设计师借用“趤马路”(上海话“逛街”)把人们带回旧时一种慢慢走的轻松姿态体验苏州河。让步履匆匆的城市人也能抽空享受慢时光。
“趤”与“糖”同音,以糖为设计主题在苏州河的一系列跨河引桥的桥下空间藏了各种各样的糖果盒子,等待人们在“趤马路”的过程中逐一探索发现。空间体验如同糖果一般给人慰藉,让人从糖分中吸取能量再次重新出发。
方案将苏州河跨河引桥的桥下空间归类为市政服务段、桥底体验段、沿河补给段(由桥起坡为起点至河岸为终点)等三个标准段进行系统化改造,又根据各个桥底不同性格赋予不同的色彩,给每座桥定制专属的糖果盒子。
古北路桥以红色三角彩钢为元素,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凯旋路桥以圆形彩钢与柠檬黄色为设计元素,分别加入了艺术展览、运动休闲、亲子娱乐等功能。富有冲击力的“糖果盒子“为桥下空间带来了新的体验方式,使原有的消极空间重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标准化的系统改造策略研究
古北路桥下空间设计
古北路桥下空间设计效果1
古北路桥下空间设计效果2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效果1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效果2
专家点评
“糖苏河”立意吸引人,富有创新性和人文关怀,从苏州河沿线系统考虑桥下空间定位,提炼设计要点。选取与周边工业区段特色相呼应的钢板材料,设计色彩感强、尺度宜人的艺术装置和场地设计,四两拨千斤地为城市色彩增添了亮丽的一角。但是方案在设施建设安全性方面有待深化设计。
优秀方案简介
6号城市脉动
设计对象:凯旋路桥和古北路桥
设计团队:刘昌铭、王耀萱、朱力辰
“城市脉动”的概念源自川流不息的车流开过桥身发出的富有节奏的声音,那仿佛是这个城市的心跳。方案以激活桥下空间为目标,尝试将被打断的空间连接起来。
两座桥的使用者有所差异:凯旋路桥下空间服务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空间呈现出近人的社区尺度,而古北路则是更为宽阔的城市尺度。
针对不同尺度空间采用半围合或围合的策略,通过格栅、围墙的使用,让消极空间转变为可使用的空间,也放大了对声音的感知,让使用者能感受到城市中的律动。从微小的空间入手,使桥下空间与活力点相结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令苏州河重焕活力。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轴测图
古北路桥下空间设计轴测图
专家点评
方案可实施性较强,活动的兼容性考虑较好。图纸表达简洁明了,围合式隔离设计考虑到了桥下空间活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但方案对基地本身认识有待提高,如方案对原有交通出入口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植物设置与日照需求有待深化。
47号全民舞台计划
设计对象:威宁路和凯旋路
设计团队:符骁、黄立群、刘艳艳、姚兴
苏州河见证上海发展的历史,而城市发展削弱了人与河滨的关系。团队以“全民舞台计划”为概念,重建人与苏州河的关系,成为大家的舞台。
桥下作为一个穿越性空间,市民感知性较差。方案通过景观小品及装置艺术的介入,运用面、线、点元素进行设计。
威宁路为生活舞台,用连续步道串联通行,两侧设置活力点设置便民服务,沿道路两侧设计风力发电灯柱,既起到围合作用,也为桥下空间提供照明。
凯旋路设计一个派对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让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与归属感。
威宁路桥下空间设计
威宁路·交流休闲区
威宁路·细节设计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
凯旋路·滨江魔法门
凯旋路·细节设计
专家点评
方案贯通性强,开放性好,安全性较高,交通设计合理,对基地文化历史有一定的理解。桥与路的空间结合较好,但设计整体性不足,造价偏高。
其它入围方案简介19号桥下剧场+桥下公园
设计对象:威宁路桥和凯旋路桥
设计团队:冶是建筑工作室
苏州河一头一尾两座桥,均毗邻住区,沿河步道建设较完整。方案以社区居民和步道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在考虑现有行人过街、上下桥与车行流行的基础上,从公共空间的稀缺与沿河步道的使用需求出发,将两座桥下的端头空间作为跑步驿站。
将桥身主体下的线形空间设计成一大一小两个剧场与连续公园。设计利用结构、柱距与引桥高度变化的条件,形成威宁路桥广场在外、剧场在内,凯旋路广场在内、护坡在外的空间关系。用同一种设计语言在两座桥下的空间形成呼应。
威宁路桥下空间设计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
专家点评
方案富有创意,特点鲜明,具有很强的形式感与整体性,跑步驿站的设置实用性强,有多主题的发展潜力,也考虑到社区的部分需求。但是植入剧场功能在可行性与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操作难度较大。
29号都市农场+摄影创意基地+框架游乐园
设计对象:凯旋路桥、威宁路桥和内环高架桥
设计团队:徐磊青、姚梓莹、曹子健、陈晨等师生团队
威宁路桥以“都市农场”为概念,通过钢架和植物放置,将消极空间转变为社区居民共用的公共空间,吸引人们在此休憩、交流,形成种植交换的场所。
内环高架桥周边有办公、住区和创意园区,因此设计成一个富有创意的日常交往空间。方案置入一个围合的“街拍空间”,在场地内部设计穿越路径,方便人群进入场地进行摄影、交流等活动。
凯旋路桥以框架为设计元素,结合跑道排布并设置多元功能。框架上的led灯会伴随轻轨运行而变化,形成趣味的空间体验。
威宁路桥下空间设计
内环高架桥下空间设计
凯旋桥下空间设计
凯旋路·框架游乐园
专家点评
方案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元素趣味而有突破性。但是一些设计概念可实施性较难,如“社区农场”的出发点很好,但需要完善的后续管理机制及较大的资金投入。方案对建设成本的估算与认识较弱。
39号
连接共在+家旁的风景
设计对象:古北路和凯旋路桥
设计团队:上海道辰建筑师事务所
方案从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入多样功能,创造一个相遇、陪伴、互动的良好空间。
古北路桥下空间设计考虑到三口之家、老年人、年轻人及上下班人群的多样需求,打造全时段的活动场地,设置活动小品、小型广场、运动场地、社区书屋、艺术走廊等空间,让各种人群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空间。
凯旋路桥下空间希望创造一种家门前的风景。方案对小区门口的无障碍坡道进行优化,同时加入立体车库和绿植。通过种植爬山虎进行桥身绿化,让景观与桥融为一体且无需过多养护。
古北路桥下空间设计
古北路·亲子广场
凯旋路桥下空间设计
凯旋路·东侧小区出口
专家点评
设计师富有情怀,对于居民需求考虑周到,分析细致,贴近生活。方案从人行衔接角度将桥下空间合理分隔成多个功能空间,可实施性较强。但部分功能处理有待提高,如设置立体车库的可操作性,运动类型与对应的场地安全性要求均需充分考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