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静安区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颤中心挂牌成立

2018-6-26 11:07:45发布97次查看

“房颤”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也是一种直接可能导致中风的心脏疾病,在我国房颤患者超过了一千万。6月23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房颤中心与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签约,挂牌成立了静安区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颤中心。“这是中心和十院继前期挂牌首家社区胸痛中心示范点后,再次落实分级诊疗和单病种联盟工作,为辖区签约居民中的房颤患者开辟了‘生命通道’,为社会大众传播最新最规范的房颤知识。”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维表示。
  做房颤知识的“传播者”
  “作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房颤以往大多采取口服药物控制,但是效果一般、治疗复杂、副作用多。现在十院房颤中心采用射频消融、左心耳封闭术等多种手段控制治疗房颤,得到世界医务界的认可……”当天,来自十院心内科的唐恺、裴艳、郭荣、李海玲等多名专家分别针对房颤医学常识做了房颤的筛查、评估、规范治疗及随访等主题进行患教演讲,并现场为广大居民开展房颤筛查和义诊。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房颤人群已经超过1000万,但是由于较大比例房颤没有相关症状,整体公众知晓率低,大概在40%水平,规范化的治疗得不到任何保障。同时,房颤风险整体上和高龄、衰老等密切相关,8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颤的发生率可达15-20%。因此,对于老年人比例较高,心血管病等慢性病防治压力较大的临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如何普及房颤知识,推动房颤筛查、特别是老年人的房颤筛查进社区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社区房颤中心成立后将利用家庭医生为广大居民们宣传房颤规范治疗,同时医院的专家们也将定期下社区为临汾路社区的居民们进行房颤筛查。”十院心内科副主任唐恺告诉记者,双方将把筛查活动常规化,结合基层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居民的科普教育,更早发现更多的房颤患者,减少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把分级诊疗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居民。
  做房颤患者的“守护者”
  对于临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此次社区房颤中心的建立,为中心搭建了心血管疾病学术交流的新平台。中心将重视房颤的一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尽早干预,在社区及早发现、及早识别,对于有需要的患者将通过十院和中心共同建立的“社区房颤中心微信群”进行预约转诊,为房颤患者到十院就诊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康复出院回到社区后,家庭医生还将与患者、家属等紧密联系,承担起患者的防治责任。
  “大众尤其是房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规范化治疗的认知、老百姓最关心的基本医疗常识和慢病自我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无障碍’交流得到进一步提高。”罗维表示,中心将以本次签约为契机,通过医生教育、患者教育、义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不断实践家庭医生守门人的作用,努力使签约居民从“看病难”到“绿色一站式”全程医疗保障,真正体现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捷就医的优势,是对百姓健康管理的进一步尝试。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