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嘉定:每一个善举都是向上的力量

2018-6-26 14:52:34发布90次查看
  嘉定有一位名叫徐宏祥的老人,尽管每月仅有5000多元退休金,却每年资助2—3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这样的行为坚持了整整20年。老人的善举令人动容,但这并不代表慈善的门槛高高在上。参与慈善,投身公益,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哪怕是随手的一个善举,都将汇聚成向上的力量。
让慈善不再成为负担
在塔城路新成路路口,有这么一家商店,衣架上摆放的是捐赠的童装,书架上摆放的是远低于原价的图书。这是一家平常的店铺,但又有些不普通。这就是善淘网和慈善基金会合作开设的线下慈善超市。
在这家超市里,商品的来源都是社会捐赠。迄今为止,为慈善超市提供货品的企业已经超过100家,包括京东、阿里巴巴、阿迪达斯这样的知名企业。
“在慈善超市,你每消费10元,就有7元用于慈善事业,其余的将用于日常开支。”善淘网首席运营官抒洁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慈善超市把公益理念传播到社区,由此让大家产生一种内在变化。”
在慈善超市里,不论是招聘来的残障伙伴,还是志愿服务的健全人士,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理念:卖东西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慈善超市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雇佣了残障人士作为店员,为他们量身定制岗位,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店里的收银员和仓库的拣货员是聋哑人,保洁员和配货员是轻度智障患者。
在抒洁看来,如果大家有所触动并一同参与慈善事业,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公益的本质。
在慈善超市西侧,还有一个120平方米的慈善书吧。慈善书吧的想法,源于运营方上海宏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锦君的一次经历,“在欧美地区,我们常会在咖啡店里遇到这样的事:想买一杯咖啡却要支付两杯咖啡的钱。”徐锦君很纳闷,当营业员告知其购买的另一杯咖啡将赠送给需要的人时,他才恍然大悟。他想把随手公益的理念带回国内,便萌生了公益咖吧的念头。在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全区首家慈善书吧应运而生。
在这里,顾客除了可以免费借阅书籍外,还可以购买饮品和甜点。顾客每消费10元,就有1元捐献给嘉定的慈善事业。在徐锦君看来,捐1元和捐100元,从慈善的定义上来说没有分别,“提倡人人慈善、随手慈善,就是不想让慈善成为一种负担,从而让更多的人自愿参与慈善事业。”
人人皆是受益者
在嘉定,公益渐渐形成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人人可以是公益事业的参与者,也可能是公益事业的受益者。
不久前,2018年嘉定区资助社区发展项目发布,将在193个社区开展96个慈善进社区项目,涉及资金937万元,惠及16.2万户家庭。
事实上,此前慈善基金会依托社区发展基金,已实施社区改造、环境营造、精神文化、慈善帮困四大类别共计66个项目,投入资金601万元,项目涵盖157个社区、13.7万户家庭。
在社区发展基金的帮助下,安亭镇不少社区通过盘活楼道、绿化带、小区围墙、闲置用房等公共空间,打造居民可以共享共用的资源。眼下,安亭镇共有22个社区、8个筹建组,每个类型的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红梅小区、水仙小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居民熟识度高,但房屋设施破旧;沁乐社区、沁富社区的居民以农民动迁户为主,硬件设施好,但问题多,不好管理;新安社区为德式风貌建筑,虽然居民素质高,但凝聚力不够;新的筹建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未建立。
为唤起大家对社区的情感,去年8月,由社区发展基金出资的两大项目——“宜居家园·乐享空间”和“宜居家园·艺享生活”正式实施。
动迁小区转眼变花园。沁乐社区经过“楼道华丽变身”、“车库带你穿越”、“楼道议站”及“荒草地的逆袭”四大板块的改造,底楼公共空间摇身一变成了会客厅,围墙上艺术涂鸦取代了黑广告,棋牌室成了别具一格的农具博物馆,枯草坪变成社区居民的小花园。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红梅社区通过小花园景观改造,过去单一的健身场,被改造成集晾晒、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新景观;玉兰二村的老旧围墙经居民之手,露天电影、老虎灶“跃入”墙面,宛如掀开了一副“时光画卷”;紫荆、绿苑等小区建成多个“睦邻共享空间”,逐步实现从有序到自治、从自治到宜居的转变。
商品房小区可“阅读”。在新安社区雅苑步行街上,居民们自发进行的“艺术井盖创意绘画”、“天空大道”微景观改造,为社区锦上添花;新源社区建立“行走的教科书”共享平台,方便居民借阅教科书。
在安亭,这样的“乐享空间”项目已有25个。空间形态上的改变,重塑了居民之间的关系,唤起了居民对社区的情感。
不止是安亭镇,社区发展基金的效应已在全区显现。在嘉定镇街道,李园二村利用社区发展基金改造了用气设施,解除了安全隐患。未来,“红色关爱”、“夕阳映晚霞”、“爱助童心梦”等项目都将陆续开展。
无私奉献无关名誉
20年时间里,嘉定镇街道老人徐宏祥累计向贫困学子捐赠了20多万元善款。
3年前,记者曾与徐宏祥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的他还活跃在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今年他走入人生的第84个年头,偶尔的突发状况让他感觉“不比以前硬朗了”。就在上个月,徐宏祥突然感到头晕,检查后才知心脏出了问题。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6月中旬,记者再次来到徐宏祥家中。自从2006年老伴去世后,他一直独居在这套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家里的摆设很简单,不少家具已经用了有些年头。在他的房间,墙上挂满了锦旗,桌上、斗柜上堆满了书籍和报刊。他把最醒目的位置,留给了曾受他捐助的贫困学生赠送的礼物——根据他和妻子的照片制作的版画,上面写着“敬大爱徐恩师”。
这名宋姓的贫困学生父母双亡,从小由祖父母拉扯大,高中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徐宏祥从慈善基金会获知他的情况后,连续四年资助其读书。前几年,小宋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为了感激徐宏祥的帮助,他从网上定制了这两幅版画,徐宏祥很珍惜这件礼物,塑料薄膜包装至今也没舍得撕掉。
徐宏祥最早的一次捐赠,要追溯到1998年。那年,和他在同一所大学工作的一位老同事患肝癌去世,留下中断了学业的女儿。为了完成老同事的遗愿,徐宏祥帮助他的女儿读上了上海政法学院,每年给她4000元资助。后来,同事的女儿留校做了老师,又出国读了硕士,如今已在新加坡结婚生子。
徐宏祥已经不记得总共资助了多少贫困学子。他只记得,1998年那年,他给自己的退休金做了一个规划,通过慈善基金会每年资助2—3名贫困大学生。去年,徐宏祥的资助金已经上升到每人每年7000元。
实际上,徐宏祥并没有多少钱,仅有的收入就是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他的生活很简朴,一日三餐很少大鱼大肉,有时候两个肉馒头就对付过去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一个月开销还不到1000元。他的孙子考上大学后,考虑到儿子因病在家休养,他又负担起了孙子每年2万元的学杂费。
当问到为何坚持长年帮助他人时,徐宏祥说:“因为我是党员。”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眼睑微微低垂,但能真切感受到他的真诚。在他的世界里,无私奉献无关名誉,只是种信仰。
徐宏祥获得了2004年上海市“慈善之星”等近50项荣誉,而在他看来,再多的荣誉和奖项,都比不过受助学子的一声问候和一次探望。
打造社区慈善的公益生态圈
在各个领域都在强调“营造生态”的今天,公益生态圈的提法其实并不新鲜。在嘉定,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广奇引入了这一概念,并提出“打造社区慈善的公益生态圈”。关于慈善和公益,李广奇有自己的思考。
记者:在你看来,何谓社区慈善的公益生态圈?
李广奇:在传统维度里,捐赠人、慈善组织、受益人构成了一个很小的闭环,这是最普遍、最狭义的公益生态圈。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热心慈善、投身公益的人越来越多。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时,一大批公益组织、企业、志愿者自发奔赴灾区,让大家意识到参与公益并非遥不可及。
我所理解的公益生态圈,不单是捐赠人、慈善组织、受益人的三角关系,而是从这种三角关系衍生出更长的生态链,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个人等的加入,使得生态链更加丰富,大家在共生共荣中推进公益事业不断发展。
记者:公益事业是否有必要引入专业机构?
李广奇:当然。还是以汶川地震为例,震后那么多人满怀热情自发赶往灾区,然而因为没有统筹组织,很多人力都浪费了,好心并不一定办得成好事。
我认为实施公益项目过程中,传播、公关、法律、监管等专业服务的介入,由此建立起一个体系,可以使得公益效益最大化。
记者:这些年,民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互联网上的公益行动更是风起云涌,传统的慈善事业如何与时俱进?
李广奇:据我所知,嘉定目前有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近10家慈善组织,这些组织运作的基金是政府救助之外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公益平台以及各类民间公益组织的出现,使得市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也让我们有了危机感。不进则退,如果做不好,就会被淘汰。
以慈善基金会为例,近10年来每年都能筹得约2000万元善款,但这些基本都是在“蓝天下的至爱”大型募捐活动上筹来的。我们希望倡导随手公益的理念,让公益的门槛降低,只要大家愿意,随时可以投身公益。
记者:前段时间亮相的嘉定慈善服务综合体,算是理念更新的一种体现?
李广奇:确实如此。在随手公益理念的驱动下,我们建设了嘉定慈善服务综合体,集慈善事务接待、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宣传、慈善业务开展等功能于一体,打造了与善淘网合作的郊区首家线上线下互通的慈善超市以及慈善书吧。部分收入将用于嘉定慈善事业,因此市民在超市和书吧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慈善行为。
记者:因透明度不高、负面新闻不断,国内慈善组织一度陷入信任危机。如何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李广奇:我们的目标是做到将慈善捐赠装进“玻璃口袋”,让大家看得见、信得过。
除了在区纪委平台上录入善款收支之外,我们还做了不少尝试。比如慈善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基金,由捐赠人等各方组成的管委会来管理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接下去慈善基金会可能会和互联网公益平台合作,把我们开展的帮困、助学、助医等慈善项目“晒”在网上,让更多人来监督我们。
参加献血的志愿者
慈善书吧服务台
安亭镇沁富社区的楼道
嘉定慈善服务综合体
全区首家慈善书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