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黄浦区商务委携手淮海中路街道开展大调研,着力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
我们这儿买菜很不方便,最近的马当菜场离这里有1公里,走路至少二十分钟,一到高温天和暴雨天,这段路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堵心。”淮海中路街道孝和居民区的李阿婆,对即将到来的盛夏有些惆怅,而她的担忧也是居民区内不少老年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解决居民“买菜难”,区商务委携手淮海中路街道开展大调研。
原来,自从唐家湾菜场拆迁后,居民的买菜难问题凸现,特别是街道北部的居民区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街道也与居委多次沟通协调,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区商务委建议在居民区建立智慧微菜场,街道配合走访多处选点,实地考察建立智慧微菜场的可能性。同时还征询房管办、市容所、城管大队以及派出所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在孝和、新华两居委建立智慧微菜场。
自此,市民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家门口“买菜”,让马大嫂们的菜篮子“拎”起来将更加方便。
下午2点刚过,位于淡水路91弄内的“食行生鲜”智慧微菜场网订柜前开始热闹起来,陆续有居民来取早先在网上购买的菜。李阿婆是微菜场的首批尝鲜者,只见她根据提示信息,熟练地用一卡通打开了2个网订柜,里面分别是她前一天在网上下单的冷冻猪肉和新鲜蔬菜。
“自从新装了这个可以买菜的冷柜,我就成了它的粉丝,现在几乎都不去菜场了,每天只在这里下单。前一天晚上买的东西,第二天下午就能来拿,非常方便。”李阿婆对新设的智慧微菜场非常满意。
李阿婆说,社区内像她这样的中老年用户并不在少数。这一点记者也从食行生鲜相关负责人这里得到了确认。“没想到这里的老年人接受程度非常高,尽管是新鲜事物,但是他们愿意尝试,我们也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试运营下来,现在几乎每天都能达到满柜,后期还将考虑增加货柜。”
该负责人介绍,考虑到老年人普遍视力不好,食行方面还设置了给老年人使用的一卡通,用户只要拿着卡在相应的网订柜下方刷卡,货柜就会自动打开,连密码都不需要输入。
价廉质优、服务好,是不少居民对社区智慧微菜场的评价。食行生鲜平台提供蔬菜豆菇、新鲜水果、鲜肉蛋禽、水产海鲜、生活用品等十几大品类,累计超过4000种商品。由于所销售的蔬菜都是通过基地从“田头”直供,免去了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因此,大部分菜品价格比菜场要便宜10%至15%,让老百姓分享到实实在在的模式创新的红利。
同时,完善的冷链配送系统,为菜品的新鲜度提供了技术保障。记者在孝和居委内看到,设立在居民区内的4台网订柜,外表看似相同,功能却各有不一:贴有蓝色标识的为零下18度的冷冻柜,适用于存放冷鲜禽、冰淇淋等冷冻食材;米黄色标识的是0至8度的保鲜柜,蔬菜、豆制品等菜品都存放于此;外表涂有颜色的网订柜为常温柜,适用于存放大米、调料等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商品。
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建设范围,通过将菜市场浓缩为自动售菜点或社区自提点,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消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