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12个街镇将轮值社会组织年度峰会
2018-6-26 9:14:18发布86次查看
峰会设置了睦邻公益路演专场,6家社会组织代表同台过招,畅通与公共服务需求方之间的对接。
互联网领域常见的项目路演形式,首度被引入杨浦区社会组织领域。扫描二维码免费使用人工智能法律服务、参与式社区景观更新、复刻城市文化记忆……在6月22日举行的“聚焦社区治理,共建睦邻家园”——杨浦区社会组织年度峰会上,6家社会组织的代表同台路演过招,一批富有想象力的项目由此精彩亮相,吸引来自政府、企业、基金会的“公益风投”。
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出席活动并为2017年以来区内获得国家级、市级荣誉的7家社会组织颁发奖励。其中,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获得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活动现场向其颁发了8万元的奖励支票。此外,公义房屋征收法律服务中心、平凉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任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杨浦创安安全管理服务中心获得了“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荣誉,区社会工作协会、杨浦阳光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获得了“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活动现场向这些社会组织各颁发了5万元的奖励支票。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杨浦即将实施的两条社会组织登记扶持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延伸到公益领域,今后企业在杨浦设立社会组织更便利。
社会组织提出创新设想
近年来,社会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围绕“睦邻家园”建设,在杨浦每年新成立的社会组织中,70%以上为服务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但同时又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不够、社会组织之间交流甚少、社会组织品牌难以打造等问题。
在今年的“大调研”走访中,一些社会组织呼吁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而本届峰会引入的项目路演形式,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能够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同时畅通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需求方之间的对接渠道。
记者了解到,参与路演的社会组织都是近年来在杨浦社区治理领域中的“先行者”,比如,上海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将人工智能法律服务引入到基层社区,居民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免费使用婚姻家庭、房产纠纷等9大类人工智能法律服务。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率先在社区开展了微更新的实践,既美化了社区景观,也促进了社区里的睦邻友谊。上海杨浦一米社区服务中心提出复刻城市文化记忆项目,打捞蕴藏在社区的民间手艺、海派建筑、传统美食等文化细节,为城市留存珍贵记忆,通过文化激发自治热情,让陌邻成为睦邻。
活动中,带着各自的项目理念,6家社会组织以“ppt配演讲”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展示了自己的“公益思索”。现场有意向支持的基金会、企业、政府、购买主体、群众活动团队等代表随机上台即兴表态,专家现场点评。
据悉,接下来,杨浦将建立并实施社会组织轮值峰会制度,每年适时组织一次全区范围的社会组织峰会,12个街镇轮值。在此过程中,政府提供活动所需必要的场所、物资,做好相关指导沟通、协调联系等工作。社会组织作为主角,提出活动的主题、开展形式,共享公益服务中的经验技巧,扩大公益项目、公益事业的社会知晓度、关注面和支持力。
社会组织轮值峰会将探索多种举办形式,如公益路演、座谈沙龙、参访互访、现场会、焦点议题研讨、公益技能比拼等。通过开展社会组织轮值峰会制度,(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促进政社之间、区域内外的交流,优势互长,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助推杨浦社会治理能级。
“三驾马车”驰援社会组织
在社区社会组织“三驾马车”展示环节,活动现场触屏点亮了代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基金会、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意味着全区12个街镇均已建立了“三驾马车”。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就是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党建服务,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确保社会组织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向,同时通过会员之间的自律自治,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规范自身的基础上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社区基金会在社区治理中扮演“蓄水池”的角色,基金会理事会成员中,有捐赠人、发起人,也有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以及街镇代表。多元主体的融入和参与,使社区基金会成为整合社区各方资源、促进社区自治共治的重要平台。
各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社会组织的“勤务员”,为社会组织,特别是一批初创期社会组织提供了一片培育发展的土壤。2016年,区委、区政府印发文件专门提出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3个工作人员、30万元项目经费、30平方米办公场所”的标配,并明确了服务中心“协助管理、服务发展、参与社区多元治理、引导社会组织自治”4大类20余项服务职能。今后,“三驾马车”既要各司其职,也要通力合作,形成聚合效应,共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
本次活动现场还公布了今年杨浦即将实施的两条社会组织登记扶持新政策。根据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要求,杨浦把对企业的服务延伸到公益领域。自2018年7月1日起,对于社会组织发起单位、举办者为注册在杨浦的企业,对其符合受理要求的申报材料的审批期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从而提升企业举办社会组织的效率。
针对初创期社会组织租房难、房租贵的问题,区民政局尝试推出“微创空间”,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孵化园的场地资源,在孵化园超过100平方米的大办公室内设置办公卡位,成立不足两年的社区社会组织可申请卡位用以注册办公地址,由此降低初创期社会组织的运行成本,以实现快速成长。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