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位于长兴岛的上海横沙国际渔港启用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它是上海唯一的国家一级渔港,也是实现了一类口岸开放的国际水产品贸易商港。到横沙渔港吃海鲜成了很多市民出行的新选择。但几年下来,上海市民吃海鲜似乎还是更愿意舍近求远前往江苏启东、浙江舟山等地。前段时间,横沙渔港内的海鲜餐饮店陆续歇业,渔港正在悄然升级。 横沙渔港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成渔港不火的原因有很多,首要的就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大老远来一次,总不能吃完海鲜就打道回府,吃完饭去哪里玩,住在哪里?成了一些食客头疼的问题。另外,作为以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为背景的销地型渔港,横沙渔港承担着渔船避风、物资补给、鱼货交易、适度加工、冷藏收储等多重功能,但它与江苏吕四渔港,浙江沈家门渔港等相比,食客缺少了一些现场尝海鲜、观海景、采海货的“参与感”。 那么,横沙渔港有自己的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横沙渔港借助一类开放口岸优势,突破传统渔港只能从事国内鱼货交易的局限,积极实施口岸开放战略,活鲜从原产地直采,解决了由中间环节导致的运输周期长、价格高的问题,可以为市民带来更新鲜、更优惠的进口海鲜活品。去年6月,51吨来自俄罗斯的鲜活帝王蟹抵达横沙国际渔港,实现了上海口岸船运活海鲜进口零的突破。 同时,横沙渔港还拥有一整套国际领先的加工和存储设备。去年底,国内首条自动化三文鱼加工线落户横沙渔港。这条加工线由冰岛引进,相较于以往的半自动加工线,该条流水线实现了三文鱼从切片加工到包装的一整套流水作业,保证了三文鱼快速化和标准化生产,也使得消费者能够吃到更加新鲜和卫生的三文鱼产品。除了三文鱼之外,企业的生产线还能对金枪鱼、银鳕鱼、帝王蟹等实施加工。横沙渔港还拥有5万吨冷库、2千吨超低温冷库、500吨冷藏库的庞大储存设施,可满足生食牡丹虾、蓝鳍金枪鱼等高端食材的储存要求。 基于这些资源优势,横沙渔港正扬长避短,在转型中寻求发展,由“小餐饮”向“大餐饮”的模式过渡。日前,横沙渔港旗下的子公司利安新鱼商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将渔港的“生猛海鲜”送到了上海市民家门口。公司品牌“鲜驿达”水产专柜进驻上海3家高端社区超市,提供60多种海鲜和河鲜产品。 开业第一天,水产专柜前就聚集了不少人气,大家对能在超市里见到活蹦乱跳的帝王蟹、波士顿龙虾都感到新鲜,但出手购买者却并不多。横沙渔港有限公司财务及行政总监、利安新鱼公司总经理姚琦斐却信心满满地表示:“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由于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这里的海鲜价格比批发市场还要低,至于新鲜程度也是肉眼可见的。”市民徐女士就在购买了一次水产专柜的三文鱼后,成了这里的忠实顾客。她表示:“大家现在都很重视食品安全,除了看起来一定要新鲜以外,买海鲜还会追求品牌和产地,这里的海鲜都标明了具体来自哪个国家,由横沙渔港进行加工,买起来更加放心。”据介绍,如果市民对烹调这些活鲜产品感到束手无策,还有公司特聘的大厨进行现场烹饪加工。 姚琦斐表示,公司的水产专柜今年还将进驻30家大型商超、社区超市,同时也将会积极发展线上店铺及社群运营,使市民可以通过线上下单,至门店自提或配送的方式,给市民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及更物美价廉的海鲜产品,实现“不到海边,尝遍海鲜”。 “今后想要在横沙渔港闻到鱼腥味,那可就难了。”姚琦斐笑着说道。“没有鱼腥味”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而是基于海鲜加工环节的越来越自动化和智能化,还有销售模式的悄然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