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带你看不一样的武康路

2018-6-25 13:24:15发布106次查看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探索武康路上,充满笑与泪的巴金故居、“小熨斗”开普敦公寓以及顶楼曾居住过一位法国帅哥的密丹公寓。文末还有你所不知道的武康路“秘密”哦~
文坛巨匠巴金故居
巴金故居
著名作家巴金曾经在武康路住了半个世纪,他位于武康路113号的家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建于1923年。“巧的是1923年也是巴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当时这位昔日的少爷离开了位于四川老家的封建大家庭,到上海成长为五四新青年。冥冥中这座房子仿佛在那里等待着他,”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介绍道。
巴金故居
直到1955年这座房子才终于“等”来巴金一家。当时巴金家里人口日益增多,除了妻子、两个孩子和保姆,还有从四川老家投奔来的继母和妹妹。他位于淮海中路927弄的家实在太小了,用巴金女儿李小林的话来说,“床只好夹在书架之间。”占地1400平方米的武康路家大多了,有三层高的主楼,两座辅楼和偌大的花园。巴金去世后,武康路113号整修为纪念巴金的故居于2011年12月免费对外开放。
巴金与家人一起赏花
在整理巴老物品为开馆做准备时,周馆长偶然发现了三张1955年至1956年的房租收据。收据显示洋房早前的主人叫maud pauline hay,离沪回英国后去世。房主夫人委托代理人a. springborg代管这座房子。1950年代时房租高达人民币144.2元,而普通人月薪只有几十元。
巴金旧居与修缮后的故居内景对比图
《上海武康路》一书里写道,巴金一家入住后很满意,添置了不少家具。底层客厅用来会客,楼上是书房和卧室。
巴金在书房看书
周馆长提到,巴金是新中国唯一不拿单位薪水的作家。虽然新家租金不菲,巴金却没有申请国家补助,而是坚持用自己的版税支付房租。新家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巴金的创作环境,他在武康路的家写下了许多散文小说。
巴金在缝纫桌上写作
巴金乔迁不久,还亲自描绘过一家人快乐的生活:我坐在床沿上对五岁的男孩讲故事,躺在被窝里的孩子睁大眼睛安静地听着,他的母亲走过来望着他漆黑发亮的眼珠微笑。孩子十岁的姐姐练好钢琴上楼来了,一进门就亲热地唤“妈妈”。母亲转过身去照料女儿,带着她到浴室去了。楼下花园篱笆外面响起了一对过路的青年男女的快乐的歌声……我走到隔壁书房里,在书桌前坐下来,拿起笔……我觉得全身充满幸福的感觉。……我们愿望各国人民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卧室一景
幸福的日子才过了十年多。1972年,巴金妻子萧珊因肝癌去世。爱妻的离去给巴金打击很大,深情的他将萧珊的骨灰盒一直放在床头的柜子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之后巴金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完成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巨作。其中《随想录》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故居一景
2005年巴金去世后,他的家人搬出了武康路的家,留下了绝大部分家具和巴金个人物品作为故居陈列。周馆长发现:“巴老是很仔细的,不喜欢丢东西。他的衣服从1950年代到去世几乎每一套都在,还有十几个收音机,大量读者来信和近8万册藏书也都保存良好。”
巴金坐在花园中
在文学界,巴金的花园非常有名,沈从文就写过。花园里的广玉兰是1955年栽种的,对面有樱花树,巴金在书里也写过,还有位作家提到曾在花园里折了几支腊梅。
巴金在花园散步
故居2011年开放至今已接待了近30万人,在这个武康路家的每个角落,从家具,到园中的草木,仔细看和体会,点点滴滴都是这位百岁老人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文学人生。
巴金故居一景
建筑名片
过去:maud pauline hay住宅,前苏联商务代表处
现在:巴金故居
地址:武康路113号
建筑风格:现代建筑
贴士:房子里的一景一物与巴金居住时基本一致,包括花瓶等装饰品都是原物。故居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10点到下午4点。
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
“小熨斗”开普敦公寓
开普敦公寓 vs 武康大楼
武康路上开普敦公寓的形状有点儿像迷你版的武康大楼。
威尔逊
如果说武康大楼是个三角形“大熨斗”,开普敦公寓就形似一把精巧的“小熨斗”,准确嵌入所在的地块。公寓由大名鼎鼎的公和洋行设计。这家外国事务所历史悠久,1868年由建筑师萨尔维在香港创立。1912年事务所派年轻的威尔逊(george wilson)到上海开设分所,第一个项目有利大楼(就是今天的外滩3号啦)就设计得超赞,一炮走红。
有利大楼设计图
此后,公和洋行在魔都的事业蒸蒸日上,设计了大量水准颇高的建筑作品,外滩中山东一路上23座临江建筑里居然有9座都是他们的作品,其中包括外滩地标浦发银行大楼,海关大楼与和平饭店。
浦发银行大楼(原汇丰银行大楼)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认为公和洋行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设计机构。其作品几乎是上海建筑风貌的缩影。
公寓内的窗把手
而研究过武康路的钱宗灏教授也非常欣赏开普敦公寓的设计,认为建筑师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块造型特殊的地基。“基地虽小,但却促使建筑师发挥了能动性,最后展现出极其巧妙的构思。像开普敦公寓这样的小型公寓,外观简洁清爽,结构科学舒适,很受都市白领追捧。”
开普敦公寓
开普敦公寓建于上世纪40年代,占地面积仅有126.7平米,是一幢混合结构四层楼现代公寓。这座平顶建筑的立面呈三段划分,中间部分为沿街立面。米色外墙仅以白色线条装饰,明快流畅。公寓那颇有特色的锐角形转角的弧形处理也相当巧妙,与沿街立面走势连贯。此外,窗户的造型也活泼多样,有圆形、正方形和矩形不等,是点睛之笔。
公寓楼梯
走进开普敦公寓,楼梯上铺着红黑马赛克及黄油色瓷砖,不仅保存完好,今天看来还是很潮。公寓底楼如今开着一行商铺,楼上仍为住宅。
公寓底楼
钱宗灏教授补充道,原来以为公和洋行都是做大的古典建筑项目,谁知道也做像开普敦这样小巧的作品。武康路上还有一些小型公寓也是公和洋行的作品哦。笔者在老上海英文报纸上也看到过公和洋行在淮海路设计的小型住宅呢,真是小而美,与他们在外滩打造的“高大上”形成鲜明对比!
建筑名片
过去:开普敦公寓
现在:开普敦公寓住宅及商铺
建筑师:公和洋行
建筑年份:1940年代
建筑风格:现代派
参观指南:建筑内部不对外开放哦。逛武康路时很容易错过这座小巧的公寓,建议放慢脚步仔细欣赏它的形状,简洁美和建筑细节,并与武康路115号的密丹公寓,武康大楼做做比较,会很有趣。
开普敦公寓楼梯
密丹公寓的顶楼住过一位法国帅哥
密丹公寓
网红武康路星罗棋布着各色花园洋房。其中,位于115号的密丹公寓小巧精致,造型特别,又正好位于街角,十分引人注目。徐汇区负责历史风貌保护的房地局副局长姜江很欣赏这座公寓,他认为“建筑师太聪明了,特别是楼梯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块六角形的基地。”
公寓楼梯
巧妙设计的楼梯由灰色水泥和黄色水磨石制成。如果走到顶楼向下看,一圈圈楼梯好似漩涡,很有设计感。
赉安洋行三位合伙人
设计这座高级公寓的赉安洋行,合伙人是三位法国帅哥leonard,veysseyre和kruze,是老上海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钱宗灏教授认为在武康路上,密丹公寓和武康路393号旅游咨询中心是最富有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两座楼。
密丹公寓
密丹公寓是简洁风,外立面点缀有几何形浮雕和阶梯形装饰。仰头仔细欣赏,可以发现北面檐口美丽的云朵形装饰,为这幢灰扑扑的水泥拉毛公寓增添一丝灵动秀美的气息。如今武康路上时不时会掠过一队乌央乌央的旅游团,导游路过密丹公寓的解说词非常相似,说大楼的外观形似大象,有象牙还有象鼻。像是有点像,不过这一点还未找到根据哦。
密丹公寓
1930-40年代出版的英文上海黄历显示,密丹公寓昔日的住客几乎清一色是在跨国公司工作的旅沪外籍人士,比如在石油公司texaco上班的russakoff先生,还有在建筑公司泰来洋行工作的berg先生。有趣的是,这些公司都位于上海外滩。看来在幽静的武康路居住,到繁华的外滩上班,曾经是魔都外国金领的一种生活工作模式。
密丹公寓
最好玩的是,赉安洋行三位帅哥中的kruze也曾在公寓的顶楼住过。想想吧,在一条美丽的路上设计了一座美楼,然后搬到view最好的顶楼,在六角形客厅的大玻璃窗边喝一杯杜松子酒,向外眺望武康路的风光,不要太嗲哦。赉安洋行也是一家相当高产的事务所,许多作品今天都在哦,比如法国总会(今花园饭店裙房)和淮海路上的培恩公寓(现为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
《法文上海日报》整版照片
1934年7月14日,《法文上海日报》用了一个大整版,介绍了赉安洋行设计的60多件作品,真是每个都很精美耐看呢。
建筑名片
过去:密丹公寓
现在:密丹公寓,底楼为果汁店和鞋店。
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风格
地址:武康路115号
设计师:leonard, veysseyre和kruze
建筑年份:1931年
参观指南:仔细欣赏这座建筑简洁立面上的丰富细节,事先可以了解一点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的知识,还可以去探访赉安洋行在上海的其他作品。
你所不知道的武康路小知识
武康路所在区域的建筑类型相对统一,以花园住宅及小型公寓为主,并集中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期,是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一个特色鲜明的片段。
据《上海武康路》一书记载,武康路沿线的建筑样式大致分为四类:西班牙住宅样式、英国乡村别墅式、装饰艺术派与现代式以及法国文艺复兴样式。
西班牙式的柯灵故居
武康路上的西班牙式住宅与西班牙郊外住宅特点类似,有色彩明亮的水泥拉毛墙面,有圆拱形的门廊以及窗和曲线形的山墙等,屋面坡度比较平缓。阳台多用曲线形的铸铁花饰,楼梯用花铁栏杆。因造价低又注重装饰,所以比英国乡村别墅式住宅更受欢迎。
武康路109号,英国乡村别墅式住宅
而英国乡村别墅式住宅特征比较鲜明。山墙和外墙上有半露木构架,红砖勒脚,屋顶高大而且坡度比较陡,与西班牙式住宅相比,其用地范围和建筑面积较大,通常会带有较大庭院。代表作为武康路75号及99号。
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卫乐公寓
武康路沿线的小型公寓建筑大多带有装饰艺术派或现代式特点,包括密丹公寓及今天介绍的开普敦公寓。
法国文艺复兴样式的武康大楼
武康路上还有几处建筑采用的是法国文艺复兴样式,沿街立面规整对称,如邬达克设计的诺曼底公寓以及武康路376号、392号及395号。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