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心灵 心悦青春——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教育)德育实训基地举行开班仪式
2018-6-23 0:00:00发布103次查看
2018年6月22日,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教育)德育实训基地全体学员在杨浦区进修学院齐聚一堂,正式拉开了基地培训的序幕。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德育实训基地是由上海市教委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德育队伍专业发展而搭建的培养市级骨干教师的高端平台,基地主持人由正高级、特级教师戴耀红老师担任。来自全市各区的17位学员经过选拔成为了本届基地学员。
上午,黄兴中学的朱炜老师组织学员们开展了团队破冰活动——走近你我他。通过自我介绍、集体游戏等活动,让学员们在最短时间认识了彼此,增进了默契。
主持人戴耀红老师则希望,未来三年,学员们在这个充满“信念、情怀、人文”的地方,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
下午,俭朴而又温馨的开班仪式正式举行。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巍、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清一、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张海森、总支副书记徐佑翔、德育室副主任李萍、宁道夫、杨浦区教育局人事科邵芳等市、区相关领导,基地主持人戴耀红、导师代表及全体学员共同参加了开班仪式。仪式由基地助教、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德研员杨岚主持。
吴巍副局长为开班仪式致辞。希望基地学员在戴老师的指导下茁壮成长,预祝基地培养工作顺利,培养出更多人才。江伟鸣副处长、吴巍副局长共同为基地揭牌。
基地主持人戴耀红老师介绍了基地三年实施设想。基地将本着“以教师的人文情怀滋养学生青春成长”的理念,致力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推进与创新,旨在通过项目引领、理论学习、教育实践、研究反思等,更新教育理念、改进辅导方法、改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发挥学科优势,充分体现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的价值。未来三年,基地将开展上海市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现状的调研、青春期教育学科融合、青春期专题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研究。戴老师最后用冰心和汪国真的两句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勉励所有学员认准目标,勇于奋斗。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杨洁老师以“呵护心灵,静待花开”为题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以“珍惜、虚心、坚守”作为学员成长的关键词,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展望了未来在基地将取得的发展与进步。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朱清一宣读了基地导师名单,党总支副书记徐佑翔、副院长张海森为导师代表们颁发了聘书。
华东师范大学张麒副教授作为导师代表从一名专业研究者的角度,谈了他对青春期工作的认识。当下,青春期教育相对较为欠缺。面向老师、学生、家长开设的青春期课程,是很有需要的。青春期教育与文化的熏陶和接纳有关,营造积极文化,是青春期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他也作为导师代表,表达了导师们共同的意愿:和基地主持人一起做好基地建设,因为此事对于社会和学生的人格成长很有价值和意义。
最后,江伟鸣副处长做了发言。由于青春期的问题会随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同,所以青春期教育的方法、途径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青春期教育永远在路上,在摘取成果的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上海市唯一的青春期教育研究基地,基地的主持人、设立地点、导师团队、学员都是市德育处精挑细选、精心设计的结果,这是一个进行青春期研究的高地。江处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基地的研究方向:一是发现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要、成长困惑、成长动力,研究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影响因素。二是研究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建立,指导家长认识青春期孩子的特征,学会和青春期孩子的相处。特别是“二独”对“二胎”这种新的亲子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和思考。三是分析孩子成长环境、成长因素所带来的成长的正能量、负能量,研究如何提前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增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引导。四是设计一批青春期成长必修课,面对家长、教师和学生,分别予以指导,形成一批青春期教育的示范案例。期待基地能早出研究成果,为全市的青春期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基地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后,纷纷表示一定牢记戴老师和各位领导、导师的教诲,珍惜在基地学习的机会,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实践以“人文情怀滋养学生青春成长”的理念,致力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推进与创新,为学生的人格成长、幸福人生奠基。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