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海派文化中心“满周岁” 牌影响力逐步彰显
2018-6-25 9:45:37发布109次查看
京剧到底难不难,新生代京剧演员“瑜老板”王佩瑜现场传授“惊提”“怒沉”“喜展眉”表情包。新上海人的重要要素是什么?资深媒体人曹启泰总结释义——是腔调。过去一年,作为海派文化中心的品牌项目,“海上听潮大师讲堂”不断迎来文化名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推动海派文化的传承。
除了邀请文化学者走进讲堂,刚满“周岁”的海派文化中心还精心策划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展示海派文化魅力的公共平台。
开幕特展再现如梦往事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在哪里?胡蝶、阮玲玉都是“虹口囡囡”?这些问题,在海派文化中心的开幕特展《过河看影戏——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中都能找到答案。2017年是海派文化中心的起步之年,中心精心设计以“海派/启承”为主题的开幕式和开幕系列活动,开幕特展《过河看影戏——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回顾了上海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作为虹口区“十三五”期间建设开放多元海派文化传承发展区的重要项目,在谋划起步之时,就把促进海派文化传承创新、助力虹口“文化强区”战略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以此为引领,海派文化中心制定了“三步走”的行动纲领,细分起步、探索、提升等不同阶段的核心任务和发展愿景。仅2017年,海派文化中心就举办学术论坛和专家研讨会3场、特色展览5个、开展文化活动40场,在文化界、学术界和中青年知识群体中逐渐打响了自身品牌。
促进海派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海派文化发祥地、进步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是虹口独有的文化名片。如何将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依托中共四大纪念馆一体化运营管理,海派文化中心在研究、展示、交流、传播等方面动足脑筋,发挥自身优势,展示虹口特色。
2018新年伊始,以区委下发《关于加强虹口红色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海派文化中心迎来虹口区红色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专家研讨会,进一步加强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关联性研究。而在会场上为专家学者提供服务的,正是以社会人员为主的海派文化志愿者。早在海派文化中心成立揭牌之初,中心便通过“四(大)海(派)沙龙”等特色培训项目,招募志愿者169人,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感悟海派文化,也逐渐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打造“海纳百川、自成一派”品牌形象
传承文化,是为了立足现实,更是为了面向未来。为了打造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海派文化中心以大师讲堂为核心,以系列文化沙龙为基础,精心搭建活动框架,吸引四方宾朋。
2018年,大师讲堂围绕重大主题,策划“上海,一座开放的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讲座,首讲邀请著名历史学者、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以“从传统到开放”为题,深入解析上海的开放传统和城市精神,通过网易新闻、阿基米德等在线直播平台收看收听讲堂实况的粉丝超过12万。
同时,中心大力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积极引进优质文化资源,打造“幕里观澜”影评沙龙、“梨枣教室”传习课堂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主办或承办“枝叶扶疏成木成林”纪念鲁迅定居上海90周年版画精品展等精品文化活动,服务市民的不同文化需求。如今,海派文化中心已是“月月有讲座、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观众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