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入梅后气温步步走低,连续两天最低气温甚至跌破了20度,晚上睡觉一点也不热,一点也没有黄梅天潮叽叽、湿哒哒、黏兹疙瘩的难受感。
上海今年黄梅天的主旋律
那只能说
你太天真了!
梅雨带北抬
雨水重返申城
未来一周每天都有雨水相伴~
气温可能冲击高温线
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未来几天,申城每日都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
不仅梅雨在天气舞台上颇为活跃,副热带高压也不甘示弱,急于表现自己。下周,随着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抬,申城将处在副高的边缘,这也使得气温上升迅速,将告别本周“二”字开头的气温,每日最高气温都将集体迈入“三”字头, 尤其是26日和27日,申城最高气温将升至34℃上下。可能要冲击高温线。
下周魔都将告别清凉
闷热感再度来袭!
雨水使得空气湿度大,加上气温偏高,下周的日子可能有点“不好过”,体感“齁湿”,闷热感十足。
由于湿度居高不下,许多人心血管、关节、皮肤等方面的“老毛病”可能会借着黄梅天重新发威,让人痛苦不堪,做好防范。
虽然雨水天天“纠缠”,但是脾气似乎变得爽气了。有市民说,今年的梅雨,要么不下,要么噼里啪啦一阵猛下。
据气象专家介绍,2000年以来,申城的梅雨季就似乎告别了淅淅沥沥的绵长阴雨,进入了“非典型”时代,也就说,梅雨季的雨通常为过程性降雨, 有时候还比较“暴力”。
就比如,今年“开梅”首秀的那场雨,直接触响了雷电、暴雨、大风三个黄色预警信号,而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最新预报,未来七八天,申城的雨不是“阵雨”就是“雷雨”。
从全国范围来看,今明两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将被雨水笼罩,其中,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浙江等地有大雨。北方晴热不减,京津冀及山东等地高温将要卷土重来, 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达37~38℃。
今天开始,江南、华南北部也会逐渐转为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如此“热情”使得人们感叹,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还没来,已经要被“热晕”。
三伏天还会远吗?
三伏天何时来?
21日18时7分,已经正式进入二十四节气里的“夏至”节气。天文专家通报说,今年的入伏日期是7月17日,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入“末伏”,8月26日“出伏”,三伏天长达40天。
在炎热的夏季
人们想尽办法防暑降温
但不少人因为措施不得当
反而损害了身体健康
和小坊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一: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天气炎热,稍稍走动就足以让人汗流不止,很多人以为这是脂肪在燃烧。其实,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夏季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大,夏季减肥还是要饮食与运动相结合。
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贪吃贪喝过多冷食冷饮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通常,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当体温过低时,机体会自行燃烧热量维持正常体温。因此,贪食冷饮不仅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反而会加重暑热。
夏季大家通常会选择轻薄柔软的合成纤维面料,如腈纶、尼龙或聚酯纤维。但这些面料会紧贴皮肤且透气性差,阻碍人正常排汗,容易产生异味。而棉麻面料透气性好、吸汗能力强、柔软舒适,是制作夏衣的首选。
太阳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镜片的颜色越深并不说明防紫外线的能力就越强,太阳镜防紫外线的功能还和镜片的材料、工艺等因素有关。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茶色、灰色的太阳镜较好。灰色镜片可吸收红外线和98%的紫外线,而黄色或茶色镜片能滤除大量对眼睛伤害较大的蓝光。
人体对于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洗凉水澡也是不可取的。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我们对于寒冷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
当水温20℃、环境温度37℃时,凉水澡会刺激人的皮肤,促使人体产生更多热量来对抗寒冷、维持体温。当水温20℃、环境温度21℃时,凉水澡对人的刺激则较小。因此,专家建议在高温闷热的夏季最好洗温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