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如果可以回到过去,1998年那个夏天,上海宁是这样过的…
2018-6-25 5:05:27发布85次查看
1998年,法兰西之夏迎面跑来,
恰好与我们的青春相撞。
那首《生命之杯》,
可能是最多人会唱的世界杯主题曲。
直到现在听到熟悉的
“go, go, go, ale, ale, ale ”
都会想到巴西和法国的那场巅峰对决。
当你再次坐在电视机前,
吹着空调喝着啤酒看着球,
却突然发现,
时间匆匆而过,仿佛带走了什么,
也改变了什么。
1998年的夏天,已经过了20年。
从肆虐的洪水开始
荆州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大庆告急,哈尔滨告急,
长江流域一共出现了八次洪峰!
这一次也不例外!
各界纷纷捐款、捐药、捐物,
市民政局、卫生局、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部门
共接收捐款24884万元,捐物价值11081万元,
药品价值1990万元,募集衣被1.37万吨1912万件,
向受灾和贫困地区发送各种救灾物资470节车皮。
南市还在,卢湾还在,闸北还在,
310102,310103,310225,310108……
当时谁也没想到,
这些数字开头的身份证号码,会变成绝唱……
弄堂里的小伙伴聚在一起,
不用去补习班,不用上兴趣班,
三两个同学一起斗地主,玩跑得快~
玩不起的街机,养不活的春蚕,
还有永远留在最后一周才补齐的暑假作业...
那时候的夏天我们过得没有现在富足
却有很多再也难见的快乐
不舍得开空调
白色老头背心 竹靠椅 纸扇
就这么躺在弄堂口
这是老爷叔过夏天的基本配置
一箱啤酒没几天就喝完了
空瓶还能回收挣钱!
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热水,
傍晚冲个凉,正好~
总会在宝宝的洗澡水里滴上几滴花露水,
消毒又防蚊。
六神,six god,
那可是国民香水。
就得擦上一层薄薄的爽身粉,
免得长痱子。
睡在里面别提有多开心了,
自己仿佛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小公主。
都有几双这样的塑料凉鞋,
五颜六色,好看又便宜。
据说今年成了某奢侈品牌的新品,
感觉上海人又一次走在了世界潮流的前端。
就是夏天午后的知了。
上海人叫“野乌知”,
举个小网兜,
在大树底下小心翼翼地捉住他们,
可以玩一夏天!
就是吃上这样一块清香软糯的绿豆糕,
恨不得连外面包的一层糯米纸都舔了!
是学校小卖部的网红爆款!
一盒里面有三个味道,巧克力、草莓、香草。
还记得你们每次是从哪个颜色开始吃吗?
还是三个颜色一起吃呢?
可以说是冻起来的果冻,
既好吃又好玩。
从童年时期就一直陪伴我们长大。
十几年来不可替代的美味!
而且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涨价
简直是业界良心!
每一口都奶味十足。
在小时候那些五毛钱一根的雪糕大军里,
冰砖可以说是贵族般的存在。
浓浓的巧克力味和奶味混合在一起,
有谁会不爱呢!
盐水,绿豆,赤豆棒冰
最早4分钱一根
后来变成了5毛钱一根
承包了上海人最正宗的夏天!
可能还记得的人就不多了
外皮是巧克力
里面是厚厚的雪糕
吃的时候一定要托住下巴
因为外皮太脆
一咬就有可能掉地上...
热播的港台剧总是大人们议论的焦点,
许文强是老妈的男神,
黄蓉是老爸的梦中情人~
结果98年的开年大戏《水浒传》
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部《还珠格格》火遍两岸三地,
开创了中国电视剧最高点突破65%的收视纪录。
几乎每个人都能哼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那时候好看的节目还很多
《相约星期六》的开播
让很多人开始重视身边的剩男剩女
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还很少
刚刚开业的梅龙镇广场、美罗城等
是当时潮人购物的首选
以及那时候还叫易初莲花的大卖场
才刚刚崭露头角
不过因为很多人去那里孵空调
一时间成为街头热议的话题
这一年的高考还是在7月份
正是上海最闷热的黄梅季
这一年的语文作文题目是:
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
一出笼立即遭到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
新华社也就此发表报道,请根据这篇报道,
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副标题为“读报有感”。
各种夜市、美食街非常热闹
吴江路虽然乱糟糟,却永远摩肩接踵
那是上海人夏夜里的精神支柱
对很多人而言不过是漫漫长河中的普通一季
没有wifi、没有手机
没有温室效应、没有臭氧污染
天气燥热,却内心平静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
天真的孩童也已长大成人
20年的时间悄悄过去
回忆却从未消失
你想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