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好 文化兴 农民富 向阳村向阳而生的“宝典”
2018-6-23 8:46:21发布106次查看
6月22日,“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浙沪苏皖大型新媒体采访报道组来到向阳村 戴利强 王新雷/摄
六年前,湖州南浔区向阳村还是负债累累,村容杂乱;六年过去了,村里整齐的别墅洋房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8.72万,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向阳村如何在六年时间里,像向日葵一样一路向阳生长,做到生态好、文化兴、农民富?它有一本自己的“宝典”。
“向阳一家人”为村庄注入灵魂
向阳村全家福展示墙 戴利强 王新雷/摄
“贤惠持家,吃苦耐劳,家和人美。——户主姓名 李金发”,这是展示在向阳村文化礼堂墙面上36条家规家训的其中一条,除此之外,这面特别的墙上还悬挂着140幅“村民全家福”,题为“向阳一家人”。
“去年春节,700多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观看自编自导的村晚。”向阳村书记杨祥春说。向阳村村民有极强的归属感,向阳就是一个美满的大家庭,而向阳人美好生活的开始从建设农民家园入手。
向阳村房屋外景 戴利强 王新雷/摄
一排排红砖别墅就是第一期农民家园项目,在建设农民家园上,向阳人坚持村民“自愿、自主、自管”的原则,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让大家在参与中实现共鸣共享。向阳村农房集聚建设2014年启动,2015年竣工,102户已经搬进新房。
农房集聚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让农民自己管理自己。村民自主投票选出6位村民成立“新农房业主管理委员会”,他们承担新房图纸设计、农户报名、建设招标、工程监管等一系列工作。第二期农民家园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受一期成果的影响目前报名农户已超过80户。六年里,向阳村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培育新农民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农村发展最稀缺最关键的资源是人。”杨祥春说。杨祥春把目光瞄准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目的十分明确,吸引他们回村构筑新型农民群体的基石。如何让大学生回乡呢?杨祥春在政策配套和亲缘属性上下功夫。
80后大学生沈良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在向阳200余亩的流转土地上正在实现他的创业梦,摸索“稻鳅共生”生态循环农业。在水稻田里,一边种水稻,一边养泥鳅,泥鳅的粪便用于水稻生长的肥料,吃掉水稻田的害虫,水稻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两者资源整合、互为利用。2017年“稻鳅共生”净利润达100余万元。
今年这位80后的农民大学生还收了两名90后大学生徒弟,手把手传授新技能,让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来到家乡,引领全村农民搞现代生态农业,使之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目前向阳村已引入11名大学生回村创业,带动农民就业20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320余万元,壮大集体收入100余万元。
科学规划未来 村民入股当老板
向阳村外景 戴利强 王新雷/摄
如今,向阳村北,绿树环绕,景色怡人;村中,一个不亚于城市环境的农民新村已经成型;村南,现代生态农业生机盎然,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向阳雏形已现。
而推进向阳村高速发展的是杨祥春口中“怀胎十月”的项目——江南平原水生态艺术小镇和长三角高端退休人才康养中心。这也是向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项目,同时向阳村成立乡村旅游公司,每个村民入股当老板。
向阳村全力打造江南平原水生态艺术小镇,为实现这个“向阳梦”,向阳村特别聘请中国美院规划设计,大东吴集团全盘操作工程建设。向阳村已经开始利用属于村集体的旧民宅,开发“休闲农家民宿、水乡渔家文化、南方特色美食”等新业态经济,打造一条完整的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景观带,让“向阳梦”照进每一个村民的现实,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外,利用离上海只有20分钟高铁车程的区位优势,向阳村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作出努力,在原水生态艺术小镇中打造面向长三角高端退休人才康养中心,以三四户人家抱团养生的模式面向七八十年代知青,知青通过政审,即可获得向阳村“绿卡”。
杨祥春说:“两年前,向阳村就已经和上海的知青协会对接,得到很多上海知识分子的支持,我很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做好。”长三角高端退休人才康养中心预计2019年下半年正式对外开放。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