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奉贤探索市级医院“教联体”提升服务能级

2018-6-22 16:39:14发布80次查看
  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系列专题报道,第八站来到了奉贤区医联体。奉贤区卫计委近年来通过“教联体”(医疗教育联合体)承上启下,精准对接学科,强化了区级医院综合实力,更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级。
今年五一,奉贤区孙先生因心梗险些丧命,所幸救治及时未酿成悲剧:晚8点,奉贤区120接到胸痛患者孙先生时,立即给他做心电图、口服药物,并上传至胸痛中心,晚8:18分,患者转至奉贤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直接进入心脏治疗环节,最终捡回一命。整个救治情况在500人医务人员微信群中共享,既形成了绿色通道救治闭环,更为奉贤区内医护提供了精准学习平台。
从6月20日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系列专题报道中获悉,原本医疗实力薄弱的奉贤区,近年来通过“教联体”(医疗教育联合体)承上启下,精准对接学科,强化了区级医院综合实力,更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级。
对接多家市级医疗机构:“市级医院离我们并不远”
奉贤区级医院对口多家市级医院,组成教学相长的医联体模式,经长期“传帮带”,区级医院的业务拓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提升。
奉贤区中心医院院长程英升说,市六医院对28个科室进行全面对接,包括骨科在内的多个科室业务量、影响力持续扩大,新技术新项目也层出不穷,骨科微创全髋置换术、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妇科全盆腔重建术等逐步推广,大大便捷了奉贤区内居民。奉贤区中心医院连续5年在上海市万人问卷调查中保持同级同类医院第一名。至于奉城医院,则与第九人民医院实行多元化科室托管,开展了20余项新技术,其中外耳重造术、头面部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术等,填补了区内技术空白,部分技术甚至达到市内领先水平。
区级医疗机构技术到位,居民用脚投票。今年3月,奉城医院儿科病区成功救治一名特殊患儿:患儿胸片显示右肺有大量透亮区、多发囊性改变,但临床症状与胸片显示有所不符。奉城医院儿科主任李恒涛建议复查其他疾病。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张皓主任医师,自今年起在奉城医院指导工作,张主任通过查房、阅片、询问病史了解到,孩子三个月时曾做过隔疝修补术,随即安排检查发现:患儿患的是“胃右侧胸腔隔疝”。明确诊断后,医生团队联手、有的放矢手术治疗,最终患儿转危为安。“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有市级医疗服务水平,看病再也不用舍近求远了。”术后,患儿母亲万分激动地说。
牵手高等医学院校,大幅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
奉贤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谢兴潜说,区级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提升还不够,如何破解社区卫生“接不住”难题?区内向下延伸,打造全科医学“教联体”。历经几年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涌现了“肾友俱乐部”(西渡)、“糖友俱乐部”(青村)、“妇女之友小翁热线”(奉城)等居民认可的服务品牌。
专家与技术,都需要下沉。医学“教联体”内涵提升,奉贤区探索牵手高等医学院校,建设“全科医学教联体”。2015年起,奉贤区卫计委引进复旦大学全科医学系祝墡珠教授团队,建立复旦中山—西渡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聘请祝墡珠教授为奉贤区全科医学教学总顾问,在南桥、青村、奉城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复制推广复旦中山-西渡全科教学模式。不久前,奉贤区卫计委还牵手上海中医药大学、打造“师带徒”模式的中医“教联体”,李其忠教授等来南桥、西渡、青村开展中医带教门诊,每位导师带徒2名,为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
“教联体”从社区进一步辐射至村卫生室。在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6名家庭医生工作室安排9名家庭医生,每周半天下沉坐诊村卫生室,实时带教指导乡村医生,为辖区疾病人群制定或调整诊疗计划;数据统计,仅去年下半年,驻村家庭医生已带教新乡医5人,开展慢性病的规范管理和诊治2436人次,对控制不佳和不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上转工作室168人次,开设延伸处方22张、长处方196张。不少居民直言,“以前配个药,都要到市区大医院往返,来回折腾着实麻烦。如今小毛病,家庭医生服务好,不仅药直送,还按社区医院的支付比例,一年能省下的车费、挂号费就好几百块了!”
谢兴潜介绍,下阶段,奉贤区还将持续、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打造居民信得过、基本疾病接得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健康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让居民真正从中获益。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