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普陀新闻

【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成长故事——记洛川学校文科综合学习共同体

2018-6-22 0:00:00发布96次查看
 
本学年伊始,应学校组织和要求,我组转型为“文科综合学习共同体”。看似简单的名称转换背后,却有着诸多的思考与改进,现将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的确立与学习
洛川学校文科综合学习共同体共有10位教师,人数不多但学科却不少,涉及到了中学政治、历史、地理、心理、区域拓展型课程《礼仪美育》以及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可谓纷繁复杂。有别于其他单一学科的学习共同体,我组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学科共同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暑假的共同体学习会后,我组积极开展了数次研讨活动,在书展中大家分头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可靠的理论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的寻找,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到了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上。我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却是一致的。因此,我组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课堂落实紧密结合了起来,也确立了本学期我们的理论学习依据和基础。
理论基础确定后,我组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了起来。一时间,同一学科的教师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和活动。大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对照自己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各自年段的课程标准圈画出来,加以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共同体知识体系。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们以后不再是“单兵作战”了,教学行为的背后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后盾,可谓“如虎添翼”。
二、理论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组教师遇到了显而易见的困惑。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都非常丰富,如果全盘学习,势必等同于没有学习。我组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减,最终确定了以“文化基础”作为本学期的共同体学习重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论学习的二次修改给困惑中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大家开始逐渐细化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内容,从各个角度渗透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三、各学科的具体实践
1、初中思想品德学科
今年恰逢我党十九大的隆重召开。我组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们抓住了这个时政热点,将十九大的精神及时带进了学生的课堂。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和“科学精神”是学生能够较好理解的两个内容,三位思想品德教师们根据所教年段学生的心理和知识体系特点,前期不断研讨,精心设计了教案。九年级的两位老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切入点,引入十九大报告中的最新内容,层层递进的向学生描绘了中国的美好未来蓝图。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则以生命教育为契机,以“少年强则国强”为载体,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将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发愤图强。
2、区域拓展型课程《礼仪美育》
学生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美的世界,总是乐意奉献给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当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用善于审美的感官去接近美的世界时,美就会涌入我们的心间,弥漫于我们的胸臆,诱发我们难以言尽的美感心理过程。
3、心理学课程
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本课属于人际交往篇的心理范畴,从肯定性评价和建设性评价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肯定他人的优点,委婉地表达建议,养成善意评价的习惯,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四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尊心增强,对他人的评价也变得更加敏感。但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却存在片面性,不懂得说话的委婉艺术,常常看到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就直接指出来,结果容易造成两人的争执与冲突,导致同伴之间的关系终止。因此,设计本辅导课,以引导学生善意地评价他人,培养学生慎言、和悦、尊重、友善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4、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
今年的小学一年级课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在这本教材中,有许多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核心素养“人文底蕴”中有“人文情怀”的相关内容。这些都应该从小开始培养。我组教师们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在一次又一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学期我组王思懿老师还将自己的一年的提升研究成果以校级公开课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王老师以《家人的爱》为教学切入点,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本学期,我们在探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十课《家人的爱》为例。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他们很少能注意到家人为家庭付出的辛劳。他们由于年龄和心智特点,很少能从生活细节中去感受父母家人的爱,只要求家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从没想过如何关心家人,有时甚至会因为父母家人的“拒绝”而认为父母家人不爱自己。多数子女在倍受父母和家人的爱护同时,渐渐变得自私、冷漠,尤其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给予父母家人爱。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重点:帮助每一个孩子在细节中发现父母长辈的爱。为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活动一”板块,先让学生在“爱的小镜头”照片和礼物分享活动中感受父母家人的爱,再结合教材图片和联系生活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爱,藏在细节中”。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长辈。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活动三”板块,先让学生完成“小调查”,请“每天上下学自己背书包的孩子”谈谈想法,再通过读绘本《肩头上的爱》,辨析“买还是不买、做还是不做”两个问题上,让学生明白:有时家人的“拒绝”、家人对我们严格要求也是爱的表现。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融入数字化资源,通过阅读、观看、音频、观察、视频、动画等,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强调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与形式更为丰富,推进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改进探索新路径。
课后,我组进行了有效的评课活动。如果我们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心交流,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学习活动中,不断促进其情感、态度,点燃起他们的心灵火花,使他们懂得尊重与感恩,能够宽容与理解,做到互助与友爱,呵护并滋润他们善良、丰盈和美好的心灵。我们坚信只有追求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过程,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学习共同体从最初的挑战,到现在的收获,我组教师的内心是喜悦的。我们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再到现在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当然,前路漫漫,这个学年只解读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冰山一角”,下学年我组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收获!
普陀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