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698号提案的答复
2018-6-21 20:30:35发布84次查看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全链条衔接、全要素组合、全社会参与的复杂过程,需要法律、动力、意识、方法、人才、资金、机制多要素集聚,成果转化过程技术风险很高,尤其是原始创新,更是大部分国内企业和风险投资不敢也不愿触碰的“地带”。近两年,市科委会同各相关委办局,对标国际、结合上海成果转化瓶颈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制度与政策设计和实践,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建设,其核心与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相一致。
围绕委员们提出的“用好现有平台,加力于尖端科技的原创成果的转化”这一建议。市知识产权局研究具体措施支持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工作,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于2017年正式运营,整合了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技术交易部等资源,主要提供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转让交易服务。2017年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对接供给方、需求方、专业服务机构等合作伙伴500多家;开展线下、线上项目推介与项目路演80余场次;借助联交所和南南所平台,挂牌知识产权项目888宗,成交20宗,成交金额近1.48亿元(包括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作价入股、增资等)。市知识产权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还将进一步集聚资源、加强服务配套、扩大宣传推广,引导各区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转化工作。
围绕“成立科研创新基金,鼓励原创成果研发”的建议,市科委高度重视资本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积极争取建立政府资本为主导,民营资本基金参与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基金,在《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沪府办发〔2017〕42号)提出“加快构筑成果转移转化金融服务网络。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杠杆作用,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库中具产业化前景项目的落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早期的投入。”目前正在推进筹建的上海闵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基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原创成果研发,以及科技成果早期阶段的概念验证、工程熟化等。另一方面,行动方案也进一步强调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主动承接和转化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重视原创技术或前沿性技术的储备,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开放创新网络。”2017年以来,上海部分行业骨干企业,尤其是大型生物医药企业,以及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实施开放式创新,挖掘国内外最新新药研发技术和成果,通过资本方式,引入研发团队开展新药孵化和产业化。
围绕“出台科技原创50条,为加强上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程提供有力保证”的建议,市科委结合前期政策试点的经验,正在抓紧研究制订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包括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等;并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政策的转型等。例如,前期试点开展科技创新券拓展用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引导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使用服务机构提供的成果(专利)管理、竞争情报分析、技术评价、技术概念验证、成果熟化、技术转移等服务,解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服务市场不活跃等问题。
围绕“建立科技原创成果研发与转发功能型平台,扶植原创成果顺利转化”的建议,《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管理办法》(试行)5月1日正式实施,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支撑产业链创新,形成对产业链各环节研发与转化过程的技术服务供给;支撑重大产品研发,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及应用等;支撑创新创业,以资源汇集和专业科技服务为抓手,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引导和支撑。例如,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积极筹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功能型平台,谋划科技成果库、科技服务商集群和技术交易所三大核心任务,并强化科技金融、国际技术转移渠道布局等业务,通过上述功能开发,实现从原创成果发现、价值培育和服务、技术交易、成果产业化与资本化的全链条服务。
下阶段,市政府各相关委办局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充分吸收采纳委员建议,强化服务、完善政策,进一步优化本市科技创新相关资源配置,不断推进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激发企业创新需求、完善高校院所体制机制、培育发展专业化机构、搭建转化功能型平台、丰富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布局国际技术转移渠道等路径,鼓励企业重视原创技术的储备与转化,引导社会资本关注科技成果早期阶段,营造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生态。
感谢您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6月13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