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居民家里的前端垃圾分类做好了,而且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也有了保障,在有着3000多户居民的泗泾镇润江花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垃圾系统化处置的“润江模式”,实现了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闭环运行。
源头分类美化环境
进入润江花苑小区,走几步就能看到道路旁设置的一个垃圾分类收集亭。收集亭内放置了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按照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润江花苑自2015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2016年开设绿色账户,因地制宜设置了6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居民可以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于此。每天固定时间段内,小区居民志愿者还会开展垃圾分类扫码积分,积分越多,也就意味着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越高。据统计,润江花苑平均每天产生约15000个积分,今年1-5月累计新增220多万绿色账户积分,现已消纳182万积分。
居民垃圾分类获得的绿色账户积分,通过定时定点和随扫随取两种方式便捷兑换。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贴有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的这间绿色生活体验馆位于小区居民楼下。据介绍,这里本来是一间物业管理的理发店,居委会将其改造成了集绿色账户积分超市、环保酵工坊、两网融合服务点于一体的垃圾分类服务点,并引入第三方组织协助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和宣传。记者在体验馆内看到,几排货架前整齐摆放着洗发水、肥皂、牙膏等日用品,有一名志愿者在这里帮助居民兑换。2017年开始运行以来,每周一、三、五、六下午的固定时间段内都可以兑换。
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兑换积分,小区内还设置了一台24小时自助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机,物品主要是零食和饮料。
“这台积分兑换机就像地铁里随处可见的自助饮料机那样,可以随扫随取,真正做到了随时消纳积分兑换物品,提高了兑换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绿色账户的吸引力与活跃度。”润江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春表示。
湿垃圾微循环处置
上午10时许,润江花苑的湿垃圾处置站内,保洁员已经忙碌了起来。这里有两台500型的生化处理机,一台500型生化机每天可处理800~1000公斤的湿垃圾。两台机器上下午各运行一次,就可处置完毕小区居民每天产生的约1500公斤湿垃圾。
湿垃圾通过生化处理,直接变成水排入污水管道。“垃圾分类不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垃圾减量和得到有效处置利用。这两台生化机的作用不仅在于不出小区就地微循环处置湿垃圾,减少湿垃圾外运带来的二次污染,而且让小区内的每个居民都看到了分类后垃圾的最终去向,大家了解了生活垃圾分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也就乐意主动参与了。”蔡春说。
让湿垃圾变废为宝,润江花苑社区干部没少动脑筋。绿色生活体验馆的另一间是酵工坊,平日里会开展用新鲜果皮、菜叶等湿垃圾制作环保酵素的活动。环保酵素用于净化环境,又能成为家居清洁的好帮手。居民们学习制作酵素,动动双手就能为湿垃圾找到好的归宿。为了方便居民处置废旧物资,体验馆内还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回收废旧金属、塑料、纸张、旧纺织物、玻璃等,每周四上午定时定点回收。“能卖的我们就统一拿去卖,所有可回收物全部按照略高于市场价结算。网点回收废旧物资价格公开透明、方便实惠,居民的参与热情也很高。”蔡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