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04号提案的答复

2018-6-21 20:30:28发布81次查看

  提案对上海科技人才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提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我委始终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人才30条政策,遵循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厚植人才优势。
一、加强科技高峰人才队伍建设
1.聚焦科创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体系。我委始终把科技人才工作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建立形成梯度明晰、各有侧重的引才育才人才计划体系,包括扬帆计划(32岁以下崭露头角的青年科技人员,为其开展创新性科研活动提供起步资金)、启明星计划(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促进其成为未来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50周岁以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和浦江人才计划(与市人社局共同推出的以资助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实施以来,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得到资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为了“杰青”“优青”甚至院士。
在计划实施中,对海内外申请人一视同仁。本土培养的科技人才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突破体细胞克隆猴世界难题的中科院神经所孙强团队,是土生土长的团队,更是不以学历、资历论英雄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建立本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聚集多方资源提供创业培训与咨询及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鼓励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创业苗圃”,结合大学生创业科技企业的特点、重点、弱点、难点,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和优惠措施。
2.着力搭建吸引人才的事业平台,集聚和培育高水平战略人才。一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张江实验室,积极建设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加快推进李政道研究所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吸引集聚了一批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近500名海内外顶级科学家。二是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适时启动脑与类脑智能等市级重大专项,引进了一批国际最先进的综合性微电子技术研发中心的资深管理和研发负责人。三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从全球近3000万名专家学者数据中筛选了25万名高层次专家,加强人才评价科学化手段。此外,加强创新团队引进,引发人才集聚链式效应、成倍增长。
3.关于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进程方面。积极利用国际资源促进上海科研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着重支持企业国际合作、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等四大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
二、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深化改革为人才放权松绑
1.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需要,构建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扶持链。加强财税支持的普惠性,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2017年减免科技企业税收总额264亿元,同比增长22.9%;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券,不断降低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科研创新成本,累计向3800余家中小企业发放总额达2亿元。完善“3+x”科技信贷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信贷需求,截止2017年底,“3+x”共帮助2959家科技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40亿元。制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条例》和《行动方案》,落实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对科技成果自主决定采用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实施转化。允许高校、科研院所从转让、许可净收入、作价投资形成的股份或出资中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作为奖励和报酬。对税收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推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为企事业单位之间科技人员的流动建立了制度保障,明确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可以到企业兼职兼薪,或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高校科研单位也可聘请企业科技人员兼职。推进博士后工作与企业科技创新的结合,鼓励和支持博士后“两站”、“一基地”和企业“四平台”的对接融合。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的“绿色通道”,极大地缩短授权周期。
2.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举办“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市7302项小微企业和团队参赛;举办上海国际创客大赛,吸引了国内外近千名创客参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全市17个区服务分中心、30家行业协会、9家企业集团服务站、45个高新园区的多层次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用户量与服务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平台首位,对外服务量达8370万次,中小企业成为平台服务的主要受益群体。推进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建设,通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挂牌企业总数达169家。
三、关于落户打分政策的优化
落户打分方面。采取大力引进本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紧缺急需的核心业务骨干实行直接落户政策。进一步确立人才引进的市场主体评价权,积极引入薪酬评价、投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市场化评价方法,对经由市场化评价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直接赋予居住证积分120分标准分值、缩短居转户年限或直接落户等方式予以重点引进。
高技能人才方面。自2017年11月起,市人社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深入研究,研究起草了《关于本市开展技能提升的行动计划(2018-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拟对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竞赛、使用、激励、奖励等各环节进行系统性、有突破的政策升级,其中就包括了健全梯度化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动态调整本市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等工作要求。目前,《行动计划》正处在抓紧修改完善阶段,后续将同步开展相关专项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通过改进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对人才计划和企业创新链、服务平台的扶持力度,并鼓励和激发各类人才资源提升科创能级,充分体现科技人才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我市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
非常感谢您对上海科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6月12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