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有条中试线,正助推“中国芯”解困
2018-6-20 5:00:00发布95次查看
“中兴事件”爆发以后
让国人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怎么办?
小编听说,嘉定就有条中试线
正在助推“中国芯”解困
6月14日晚上8点
位于嘉定工业区的8英寸
“超越摩尔”中试线车间
在线测试验证的芯片
“跑”完一圈测试项目后
检测报告便会交给研发设计者
这个芯片行不行,一目了然
此刻,来自企业的代表正焦急地
等待着自己团队设计研发的传感器下线
这感觉就像在产房外等待新生儿的父亲
兴奋又焦虑
据不完全统计
8英寸研发中试线已具备
工艺产品开发、小批量生产
设备验证等功能
并为相关企业产品从研发到量产
搭建了高效的实验平台
目前,研发中试线的客户需求旺盛
在线运行的产品达20余种
一季度完成量产客户导入5个
温度传感器产品出货60万颗
60万颗的产量多吗?
说实话,并不多
每一片8英寸片上能搭载8000颗芯片
而中试线全负荷
一个月就能产出3000片
“如果我们看中的是盈利
可能建设的就不是中试线了
这是存在于实验室与量产线之间的一道门。”
上海微技术工研院“超越摩尔”
研发中试线厂长游家杰说
“这条中试线更关注中小企业
和高校的研发团队
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容错、且能够
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场地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推一把。”
在万物智能互联时代
传感器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超越摩尔”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
融合射频、功率器件和微能源于一体
成为实现万物智能互联的基础器件
8英寸“超越摩尔”传感器
由于其“非标”特性
制造难度大
研发与创新需要和产线
有一段比较长的磨合期
因此,中试是必经阶段
中试很重要
统计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
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
远高于未经中试的30%的成功率
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
或是高等院校无力承担这部分经费
国内又缺少给中小企业
或独立研发团队“试错”的场地和机会
过去国产芯片测试验证都要拿到国外做
或者“拼车”和其他团队的产品
一起做样品测试
慢了一步的新产品
往往还没量产便被市场淘汰
“这条中试线给了国产芯片
研发团队试错的机会。”
游家杰说,“让这些产品在出厂前
就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改,提升可用性。”
此外,上海微技术工研院正致力
打造“超越摩尔”产业创新生态
这无疑给了“中国芯”一剂强心剂
以“超越摩尔”8英寸研发中试线为支点
上海微技术工研院正试图打造
集研发、工程、市场、孵化
于一体的功能型平台
为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
全方位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工研院已经建立了
全国首个成熟、完善的mems-ic软件设计平台
开发ip核库
而“超越摩尔”8英寸研发中试线
将专注于新工艺、新材料
及新器件的开发与整合
同时提供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
以及完整物联网系统解决设计方案
这无疑将有助于“中国芯”解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