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废旧仓库场,变成了村民商议村务的议事厅,同时也是村民互帮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的平台。
今年以来,针对农村“家门口”服务末梢神经“供血不足”的问题,航头镇将党建服务点、“家门口”服务点和睦邻点三点合一,探索打造“鹤邻家”作为镇“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载体,进一步缩短“家门口”服务距离,将“家门口”服务延伸到村组楼道这一群众最基本的生活管理单元。
议事就在“家门口”
“美丽庭院”三小园要怎么建设?毁绿种菜的行为要如何规劝?最近一段时间,福善村村民老沈常去村2组的老仓库场里“开会”。这几间随着“美丽庭院”建设而修缮一新的小屋,如今挂了一个亲切的名字——“鹤邻家”。
“在这里,我们人人都有‘话语权’,老百姓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老沈说。美丽庭院评选、睦邻点活动、五长制管理、文明平安创建、农业生产指导及其他与村居民切身利益相关内容都是村民畅所欲言的“议题”。
为了更好地激发村民自治活力,航头镇还为“鹤邻家”制定了一套自治议事规则,其中包括双渠道召集议事,由管理和服务小组组长分别负责召集,议事人员不少于3人即可召开议事会;三分类议事内容,设有专题议事、鹤邻议事、小组议事。专题会议每月不少于1次,鹤邻议事每周不少于1次,小组议事根据实际需求安排。
资源共享新平台
作为航头镇“家门口”服务的延伸点,“鹤邻家”也是村民共享服务、互帮互助的新平台。
刚刚过去的非遗文化日,下沙烧卖非遗传承人走进长达村“鹤邻家”,教授村民烧卖的制作技艺,让村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前,各类文艺汇演、志愿服务等也在各个“鹤邻家”内开展。
让村民不出村口,就能享受到多元服务,得益于“鹤邻家”的集大成。
航头镇社建办主任邱华萍介绍,“鹤邻家”将党建服务点、“家门口”服务点和睦邻点的功能三点合一,以“政社共享、社企互需、社事共建、党建联建”的区域治理构想,激活社区资源共享,利用结对共建学校、企业和企业驻区单位、社会企业、个体商铺等社会力量,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共享”为目标,推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推动共建党组织和党员主动认领项目、回应需求,形成区域党建推动村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自治共治。
根据村民实际生活需求,“鹤邻家”通过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携手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进行日常规范化运作指导,做好跟踪和服务。
管理架构更明晰
在“鹤邻家”,各项管理细则和日常运行机制形成规章制度,一一梳理上墙。
目前,“鹤邻家”建立“两组三会六平台”村民自治管理架构,“两组”,即镇联络指导小组和村组管理工作小组。“三会”,即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六平台”,即“家门口”服务、美丽庭院评比、睦邻点、五长制、文明平安创评、农业服务,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指导“鹤邻家”向村民开放服务。
“机制上墙,实现了制度有参照、管理有组织、服务有项目、活动有分类。”邱华萍说,通过管理工作小组与镇联络指导小组对接,服务活动落实后将具体项目安排在门口小黑板上进行双周更新,让村民提前知晓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及时参与互动。
在推动村民自治方面,“鹤邻家”除了制定自治议事规则,还探索建立了“鹤邻家→服务站→服务园→镇”四级共治反馈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方式和方法。
据了解,目前,“鹤邻家”已在福善、长达等村进行试点工作,计划2018年底前推广至40个村组楼道,最终目标为实现镇域所有村组楼道全覆盖。下一步,“鹤邻家”将重点推出“家门口”七大类微服务,更精准、便利地为周围村居民提供所需服务。